首页 >> 正文
一个人的逝世拉开了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大幕
2019年07月04日
来源: 无韵史诗
【字号: 】【打印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开始论功行赏,大肆分封功勋将领,明朝之初朝廷上下一片和谐,君臣和睦,但一个人的逝世直接拉开了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大幕,他的死亡直接让朱元璋下定了某种决心,于是就有了史书上评价那样,朱元璋烂杀,而这个直接导火索就是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的死亡。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标被立为太子。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命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朱元璋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说:"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要不得。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著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

    故此,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

    1377年次子朱允炆出生。这年朱标二十二岁,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并告诫说:"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我从作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著办,才能保得住天下。"从此,朱标开始学习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政务。

    本来一切都按照朱元璋规划的那样,太子朱标逐渐成长为自己期望的那样,但天有不测之风云,1392年5月,朱标病薨。太子去世后太祖痛哭不已,祔葬孝陵东,谥"懿文"。但朱元璋是个皇帝,他可以失去一个儿子,但王朝不能没有继承人,这位64岁老人最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这就出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自己年近古稀,随时有死掉的可能,但朱允炆才15岁,怎么能弹压那些飞扬跋扈的武将呢?

    当时很多跟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功勋老将都渐渐垂暮了,只有蓝玉这样一位正值壮年的将领,蓝玉也是一个优秀却大有缺点的人物,朱标在的时候朱元璋还可以容忍他的胡作非为,他是朱元璋留给太子朱标的一个有力臂膀,但现在太子不在了,他还骄横就让朱元璋不能忍了,你想啊“老朱我还在位你都敢这样,等我孙儿朱允炆登基了你还不得直接篡位”。

    这样一想朱元璋更不能留他了,其四子朱棣深深的知道老父亲的心思,于是燕王朱棣入朝上奏朱元璋说:“在朝公侯,纵恣不法,将来恐尾大不掉,应妥为处置”,暗批蓝玉等虎将立于朝廷,要趁早抑制,否则将来难治。但是蓝玉等将领依旧桀骜不驯,完全不察觉朱标的逝世已使得政情大为丕变,因为雄猜的朱元璋这时已有再大狱功臣的准备了。

    于是朱元璋发动了著名的“蓝玉案”, 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逾1.5万,当时称之为"蓝党"。经这个案件发生后,明朝元功宿将已屠戮殆尽,朱元璋终于舒了一口气,于是安心地驾鹤西去,只是让他没想到是四子朱棣竟然造反成功了,但这对于朱元璋关系不大,因为再怎么闹,这个天下还是他老朱家的天下,没什么区别。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70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