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安禄山坐拥三分之一唐军为什么未消灭唐朝
2019年02月09日
来源: 萧武有话说
【字号: 】【打印

    虽然安禄山当然坐拥唐朝三分之一的精锐军队,但之所以一开始能够势如破竹,一路从幽燕地区打到关中,占领长安和洛阳,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他完全彻底击败了唐军,而是另外的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唐朝当时的精锐部队距离内地比较远,来不及集中起来驰援,而是分批到达战场的。因此,安禄山可以从容的各个击破。随着朔方军和河东节度使军队、安西军等唐军精锐逐步到达战场,逐步稳住了阵脚,可以进入反攻阶段。

    第二个原因,唐军一开始是由哥舒翰统一指挥唐军进行防御作战,但是玄宗在太监的挑唆下,坚持要哥舒翰开关迎敌,和叛军进行野战,导致哥舒翰麾下的二十万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如果玄宗不催促,哥舒翰据险自守,逐步经营防线,限制叛军的活动范围,叛军是很难突破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玄宗晚年昏聩,沉湎酒色,又对自己的驭人之术过分自信,对安禄山的防备不够充分,才为安禄山的突然起兵提供了机会。叛乱初期,杨国忠隐瞒不报,也为安禄山叛军提供了一些时间。

    但毕竟此时的唐朝刚经历了盛世,国家的财政、经济和军事都在比较高的水平上,是不容易被一举消灭的。这就好比一个鬣狗偷袭一头狮子,狮子起初没有注意到鬣狗,鬣狗可能会取得一些初期的胜利,但随着狮子稳住阵脚,开始反攻,鬣狗的失败是迟早的事。

    朝廷方面的另一个失误是,一开始调集的军队几乎全部交给前线统帅统一指挥,但后来又因为战争陷入旷日持久的持续战争,一时之间难以结束,朝廷担心前线将领麾下军队太多,变成另一个安禄山,所以又开始划分为不同的战区,导致前线部队缺乏统一指挥,并且形成了各个藩镇只顾自己的地盘,不愿意管外面的事情的局面。

    唐朝始终坚持在秦岭淮河一线死守,保证了南方的财政收入和粮食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前线,支持战争的持续进行。而南方始终保持着相对比较安定的局面,同时又忠于唐朝,所以唐军即便遭遇局部的失败,但还是可以在短暂休整之后卷土重来。

    叛军就不一样了。叛军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席卷整个北方,但由于战争的破坏,这些地方变成了战场,叛军能够从已经占领的地区获得的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支持持久战争。所以,叛军虽然多次猛攻淮河一线,试图切断唐军的后勤物资运输线,而且一度成功过,但唐军始终能够维系这条运输线,最困难的时候甚至一度沿长江到汉水一线进入关中。

    实际上,到占领长安之后,叛军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这之后,虽然也曾经战术性的突破过秦岭淮河一线的唐军防线,但却并没有完全打破这个防线,而唐军又开始在北方转入反攻,让叛军无力调集更多军队来全力进攻淮海一带。随后,唐军不断从北方进攻,压缩叛军的活动空间,叛军内部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内讧,失败就是早晚的事了。

    叛军的内讧不仅是安庆绪弑父,史思明弑主,更重要的是一些对叛军的前途感到失望乃至绝望的叛军,也开始逐步脱离叛军,或者反正加入唐军,或者脱离叛军,对唐军停战,叛军自己也就逐步瓦解了。

    叛军的顶点就是占领长安,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虽然叛军仍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性、战术性的胜利,但从战略角度来说,叛军就一直在被压缩活动空间,处境越来越困难。只是由于唐朝方面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一些错误决策,才延缓了叛军的灭亡。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667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