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轮椅发展记:古代曾经多用于贵族“炫富”
2018年04月08日
来源: 北京日报
【字号: 】【打印

    人类对行走的渴望,推动了轮椅的不断革新。从最初的让残疾人“在他人帮助下走出家门”到“单独出行”,再到可以独立爬楼梯、“奔跑”竞技……轮椅已从一种弥补人类肢体缺陷的简单工具,进化为高超的助残帮手。

    1.

    木制轮椅的雏形来源于诸葛亮

    众所周知,轮椅是伤残人士的代步工具。实际上,在轮椅的进化过程中,它曾经更多时候用于贵族“炫富”。

    考古发现,人类使用轮式家具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世界公认的轮椅进化史中,有两个较早的证据:一是考古学家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石棺上发现了雕刻着带轮子的椅子,这与现代手推轮椅很是形似;另一个是在同时期的古希腊花瓶上也描绘了类似的图案。只是由于年代久远,都未发现文字记载。

    不过,在我国很多学者公认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是轮椅的雏形。这是一种带轮子的手推车,相传建兴九年至十二年诸葛亮在北伐时使用了这种工具,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可为蜀国十万大军驮运粮食。《三国志》中写道:“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宋代高承编撰了《事物纪原》,专记事物原始之属,里面也将这种手推车之功归于诸葛亮。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这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此后,诸葛亮还进行了“二度创新”,改造出“四轮车”,更适合人来乘坐。名著《三国演义》中也有提及:只见蜀兵门旗开处,关兴、张苞分左右而出,立马于两边;次后一队队骁将分列;门旗影下,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车中,纶巾羽扇,素衣皂绦,飘然而出。

    欧洲关于轮椅最早的正式记载是中世纪的独轮推车,这种车需要他人推动,比较接近现在用于护理的轮椅。公元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因痛风而痛苦不堪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命令工匠制作了一部摇摆椅。据记载,这位工作狂君主事事躬亲,每天依靠推车实现位置移动,他将患有痛风的腿摆在小凳子上,用华丽的签名涂满一沓沓的命令和诏书。这台用木料制成的座椅虽然笨重不便,但是对当时的肢残者来说,已是相当不错的代步工具,只有王室和贵族才能享用。

    在日本早期的一些绘画作品中,也能看到木制轮椅的雏形,看起来像一个可供人乘坐的推车,车轮也很小,只限于“被人推”。大约在18世纪,西方出现了现代轮椅的雏形,由两个很大的轮子和前方一个较小的轮子组成,中间配有带扶手的座椅,只能由专人从后方手推前进。但这种轮椅的设计初衷并非为伤残人士代步,而是为王公贵族和富人们彰显排场所用的交通工具。很长一段时期,贵族女眷乘坐轮椅之风在英美等国的上流社会盛行,她们得意洋洋地坐在精美的豪华轮椅上,再由仆人们推动着穿街走巷。

    2. 惨烈的战争推动了轮椅进步

    战争是残酷的,但同时也快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这是工业革命后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据统计,这场持续了四年的战争,共造成约75万人死亡、40万人伤残,还有不计其数的平民受到战争的波及。随着大量伤残人员的出现,他们对行走的需要,推动了轮椅的进步。笨重的木制轮椅很快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藤制轻型轮椅,并配有金属轮子。

    人类对行走的渴望,不断推进轮椅的研制和开发。

    19世纪的轮椅越来越形似于现代轮椅,设计者还参考了汽车的思路重新设计,使乘坐者能在座椅上独立操作。特别是在可充气橡胶轮胎发明后,设计者开始将这项技术用于轮椅,使其更为舒适减少颠簸。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人发明出手摇式的三轮轮椅,不久后还加上动力驱动装置。

    现代意义的可折叠式轮椅出现在1932年,发明者美国工程师赫伯特在一次采矿事故中被砸伤了背部,导致瘫痪,从身强力壮的壮汉到卧床难起的残疾人,其中的落差促使他不断研究改进自己未来的代步工具。由于对现有尺寸固定、外形笨重的轮椅很不满意,于是他在机械工程师朋友哈里的帮助下,发明出第一部轻量级可折叠的现代轮椅。这台轮椅骨架由航空金属管材构成,配上帆布座椅,成本较以前更低廉,而他们最初的设计至今都是现代轮椅设计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二战归来的伤残老兵出行,加拿大发明家乔治·克莱因和他的工程师团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轮椅,为轮椅赋予更全方位的功能,克莱因因这一杰出发明被载入加拿大科学和工程名人堂。1956年,由赫伯特和哈里合作创立的E&J公司开始批量生产电动轮椅,这也是世界上首家生产商用电动轮椅的公司,大大推动了轮椅产业化的发展,让更多的伤残人士能够通过轮椅解决行走问题。据说,二战后美国为伤兵大量配给的18寸铬钢材质轮椅就出自该公司。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轮椅的机械设计基本已经定型,只是在舒适性、灵活度以及高科技方面不断改进,发展成为了一种个性化的小型交通工具。比如,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轮椅就内置了一台电脑,便于他自己能独立操控;对丧失手脚的残疾人,日本还研发了一种能用舌头操纵的轮椅;竹制轮椅的出现,则避免了机场安检时金属探测器反应的尴尬。

    但不管怎样改进,轮椅并不讨所有人喜欢。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被称为“轮椅上的掌舵人”,他是一位连站立都困难却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1921年,他在39岁正值壮年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瘫痪后从此困于轮椅上,只能借助手杖以及支架才能在重大场合勉强站一会儿。轮椅,帮他实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但他却始终不喜欢这个“朋友”。在罗斯福总统故居和图书馆中,陈列着他曾使用过的轮椅,简陋至极——并非金属制作,也没有扶手、踏板、皮垫和方向操纵杆,更不能折叠,只有一个木制椅子以及像自行车轮一样纤细的前轮和一对小的后支撑轮。据记载,这是罗斯福当时用一把餐椅改装的。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和精干,他很少在公众面前使用轮椅,也曾以友好的语调告诫记者不要拍摄他坐轮椅或者挣扎着上下车的照片。罗斯福总统图书馆保存了3.5万张照片,但他坐在轮椅上的只有两张。为了不让与会者看到轮椅,他往往会早到现场,拄着拐杖站着发表讲话时,由保镖在身后当“靠背”。由于轮椅异常简陋,很多观众不以为然,只是认为他坐在普通木椅上,甚至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总统是残疾人。

    3.轮椅运动推动残奥会开展

    失去了灵活的双腿,就意味着与运动绝缘?不,轮椅实现了残障人士锻炼身体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

    距离伦敦不远有个小城市,叫斯托克·曼德维尔,这个不起眼的地方曾冠名了一项享誉世界的赛事——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1997年更名为世界轮椅运动会,后又演变为世界轮椅和截肢者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由于是第一次制度化的残疾人体育竞赛活动,世人将其视为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雏形。

    创始人英国医生路德维希·古特曼,当时一直在研究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方法。这位医生不仅致力于治病,而且还对病人复健尤其重视,希望能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许多士兵在战斗中受伤,还有的失去了双腿,这些残疾士兵经常感到沮丧和愤怒。古特曼开始采用运动疗法来帮助他的病人,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尽可能恢复尊严。

    1948年7月20日,正是第14届伦敦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同一日,在斯托克·曼德维尔的这所医院里,一场专为使用轮椅的残疾人组织的射箭比赛也拉开了帷幕。这十几名截瘫选手尽管身体被禁锢于轮椅之中,但他们神情自若,要知道以前他们大多卧床不起,而今不仅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还能参与到运动赛事中,不禁让很多健全人佩服。

    4年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联合会在英国成立,并于当年举办了首届国际残疾人运动会,这项活动规模已有扩大,来自其他国家的残疾运动员也参加了。1960年,在罗马第17届奥运会结束两周后,来自世界23个国家的4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在罗马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而这届运动会后来也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第一届残奥会,古特曼医生也被称为“残奥运动的顾拜旦”。

    这一赛事的兴起,直接带动了轮椅运动的热潮,以至于发展到如今,不光有像轮椅篮球、轮椅马拉松、轮椅网球、轮椅击剑、轮椅体育舞蹈等运动,甚至就连以激烈对抗闻名的橄榄球赛也可以在轮椅上完成,让人难以置信。

    实际上,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出现专门为运动员设计的竞技型轮椅——它们是残疾运动员的腿。到了今天,针对不同的运动有了各异的轮椅设计,在轮子倾斜角度、轮子尺寸、框架材料和操控方式上都有区别,并且还有三轮、四轮和五轮不等的制式,这些轮椅外形不尽相同,用途和作用也各不一样。比如轮椅体育舞蹈的轮椅框架由超轻材质制成,轻便耐用;而要求瞬间快速移动的轮椅网球,其轮椅设计的两个轮子倾斜角度很大,基本呈A字形,为比赛中的选手提供了稳定性;而最刺激的轮椅橄榄球用的轮椅就比其他赛事要结实得多,为防止激烈的撞击,轮椅的前后还装有保险杠。

    运动轮椅中也注入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含量。据媒体报道,宝马公司就曾为残奥会美国运动员设计了一种特殊竞速轮椅,速度非常快,采用了非常牢固的底盘、先进的空气动力学技术和别具一格的外形。宝马公司甚至还改进了运动员手套设计。通常,手套都是运动员自己配置,但在这套轮椅中,手套是经过3D打印的。

    霍金的高科技轮椅

    要说轮椅,前不久去世的物理学家霍金所使用的可谓是轮椅中的“战斗机”。

    正如他自己说的:“医药没能治愈我的疾病,所以我更依赖于科技。”——半个世纪以来,智能轮椅可以说是霍金的全部。起初只是代步工具,而随着身体的“渐冻”,这把轮椅的智能化也不断升级。从无法走路、无法开口说话到连手指也无法移动的霍金,靠着这把世界上几乎独一无二的轮椅成了“宇宙网红”,不光是研究宇宙的科学家,而且还拍广告,并出演、客串了多部热播影视剧。

    霍金把轮椅当做他“躯体”的一部分,喜怒哀乐都会通过轮椅表现出来。快乐时,比如所著的《时间简史》畅销,他会驾着轮椅闯入舞会,随着音乐节拍跳舞;生气时,他无法像常人一样大喊大叫,也不能通过计算机发出那毫无表情的声音来发泄,只有驾驶着轮椅横冲直撞;如果感到有人在浪费他的时间,他就会突然极速旋转车轮,迅速离开。这还算客气的,如果他被惹恼了,还会驾驶着轮椅“报复”。一次,霍金的助手在谈论网球比赛,说得正起劲儿时,就看见一言不发的霍金驾着轮椅冲了过来,幸好躲得快,要不然车轮就会碾上他们的脚趾。为了防止脚趾被伤,他的研究生都练就了灵敏的反应。

    霍金的轮椅就是一部智能机器,集计算机软件、通信技术、红外光、语音转换器于一体,通过它,霍金的思想可以转化为语音和文字,并表达给全世界。

    首先他的轮椅通过电机驱动,电源安装在椅座下方,随时给轮椅上的设备供电。轮椅前方安装有两个摄像头,可以帮助轮椅探测障碍物并避开,相当于带有一定程度的驾驶辅助功能。作为他和外界对话的唯一出口,这台轮椅自然也搭载了非常强大的车载信息系统。轮椅上配置有平板电脑,拥有Core i7处理器,可以控制轮椅上所有的电子系统,可以实现接打电话、一键检索、上网等操作,同时带有USB集线器、音响放大器和整流器等扩展功能。

    当霍金还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时,技术人员还为他配备了万用遥控器,这其实是一个红外线装置,可以用来操作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视、音响、灯光,甚至可以用来开关门。

    2005年之后,霍金彻底丧失了运动能力,以前以三根手指操作轮椅的方式完全失效。为此,英特尔的创始人戈登·摩尔为他的轮椅进行了升级。当他全身只剩下右脸的一块肌肉能活动时,这一版本的轮椅通过眼动追踪、联想输入和语音合成器播放,来支持这位科学巨人与世界对话。研究人员还为霍金设计了一个特殊的眼镜,上面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检测肌肉活动的探测器,当霍金面部肌肉收缩或舒张时,便激活辅助系统,并用眼球控制红外线发射器,选定在屏幕中轮流出现的英文字母。但这项科技也没能支撑多久,霍金的病情继续恶化,仅剩的这块肌肉也日渐僵硬,每分钟仅能输入一两个单词,他不得不再次求助于老朋友摩尔。

    技术团队对霍金的轮椅进行了再度升级,研发了一个可供所有残障人士使用的辅助情境感知工具包,虽然还是利用面部肌肉动作来操作电脑,但这个工具包允许使用者通过几乎任何面部动作来进行交互操作。升级后,霍金浏览文件、收发电子邮件等日常工作速度提高了10倍,每分钟大概可输入三四个单词。

    此外,这台轮椅上还有人体健康检测系统,能实时提供霍金的各项生理指标。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的各种辅助功能,内心“彪悍”的霍金甚至曾经在它上面加装过一把M4卡宾枪,加载了个人的喜好。

    随着霍金的去世,这台独一无二的轮椅或许未来将入驻博物馆。但人机交流专家并未停止智能轮椅研究的脚步,他们甚至还尝试着脑机接口的技术,类似于用意念来操作——这不再是为霍金一个人而设计的,所有重度残障人都可能受益于此。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64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