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明版曹操 残杀十八大臣 却被封为一字王
2018年03月27日
来源: 文史宴
【字号: 】【打印

    熟悉南明史的人都知道,南明永历朝廷的后期基本靠大西军余部在支撑,主要靠两人——治国孙可望,军事李定国,这二人都是原大西军领袖张献忠的义子,在张献忠战死后,他们率领大西军余部联合南明抗清。

    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的带领之下,辗转四川、贵州进入云南,在云南经营数年,云南生产得到进一步的恢复,成了大西军日后抗清的稳固后方。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孙可望,孙可望虽然出身于农民起义军,但是他为人聪明,深得张献忠的喜爱,是张的四大养子之首,不知道他从哪里学的治世之才,他在云南的几年间,把云南治理得井井有条。

    而此时的南明永历朝廷却是另外一番光景,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之下,南明接连丢失了福建、两广、湖南等地,永历朝廷的地盘越来越小,最终迫不得已的选择和大西军余部联合抗清。与其说是联合,还不如说是永历朝廷投奔孙可望,因为南明一没地盘,二没精兵,而孙可望的大西军则坐拥云南一省,有二三十万能征惯战之精兵,实力、士气远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永历朝廷之上。

    对于孙可望来说,永历皇帝朱由榔只不过是块橡皮图章而已,做惯了“国主”的孙可望不想与永历皇帝同居一城,因为这样对孙可望来说有诸多不便——见到皇帝还得拜,皇帝周围的那些大臣们很招人烦,索性双方分开住得了。于是孙可望自己移居贵阳(此时大西军准备出滇抗清,贵州已经在大西军的掌握之下),而堂堂大明天子则被安排在一个小小的军城,叫千户所,一个仅有几百户人家的小镇子,皇帝来了以后这个地方就改了一个听起来很美的名字——安龙,但是这里没有宫殿,那就搭几座小房子,跟住着贵阳行宫的孙可望比起来,永历皇帝就是一个破落户。

    不光住得差,而且没权,虽然永历朝廷的六部都跟着皇帝住在安龙,但是贵阳的孙可望行营里面也设了六部,而且这个六部是真的有钱、有兵、有人,比安龙的六部像样多了,所以永历虽然是皇帝,但是根本做不了主,皇帝身边的大臣都很气愤,但是没办法,人家“国主”孙可望有实力。

    权力大到一定的地步,人就会膨胀,孙可望不例外,他不满足于做南明的曹操,他要当皇帝,所以他紧锣密鼓的策划取代永历皇帝,登基做皇帝,据说连国号都想好了,叫后明(不知道怎么想的,叫什么不好,非得叫后明,没人会自己取个国号叫后某朝的)。

    但是,永历朝廷的大臣们听说孙可望意图篡位,就联系了大西军的另外一个重要将领李定国,李定国是一心一意支持永历朝廷的,所以大臣们希望李定国来保护永历皇帝,就想法设法给正在广东作战的李定国报信。但是,很不幸,这个秘密的消息被孙可望的部下无意间得知,于是孙可望派人到安龙兴师问罪。

    最终,内阁首辅吴贞毓及其他十七位忠于永历皇帝的忠臣被杀害,史称“十八先生案”,由此可见孙可望多么跋扈,朝廷首辅都可以想杀就杀。但是此事之后,孙可望与李定国之间的矛盾也变得不可调和,南明刚刚有点起色的“中兴大业”又将陷入万劫不复。

    之后,李定国还是到了安龙,将永历皇帝接到昆明,而身在贵阳的孙可望则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20万大军前去讨伐李定国,实际上就是要把李定国和永历皇帝一锅端了,但是由于孙可望很多部下还是忠于南明朝廷,所以很多部队临阵倒戈,孙可望一败涂地,最终率领几百人投降了清朝。

    南明中兴事业的头号领导人,因为利欲熏心,妄图取代永历皇帝而自立,不惜同室操戈,最终众叛亲离,投降清廷,因其初期还有利用价值,所以被清朝封为义王,但是一旦云南时态平息之后,孙可望失去了利用价值,马上就成了弃子一枚,深受猜忌,最终郁郁而终(一说被杀)。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59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