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历史上的这十五位圣人:你都知道几个
2018年03月26日
来源: 壹号收藏
【字号: 】【打印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世人通常尊圣学者为圣人、圣贤。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就有十五位圣学者!

    一、 酒圣杜康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由于杜康善于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圣”,也将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制酒业更是奉杜康为祖师爷。

    《说文解字》记载自杜康开始作秫酒。杜康的生卒年不详,但根据民间的传说,造酒圣人杜康又有黄帝大臣、 夏代国君、 周代酿酒圣人以及汉代杜康之说。

    二、文圣孔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名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也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曾周游列国。孔子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他的学生将他的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儒家,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三、史圣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司马迁(约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长,夏阳龙门人(今陕西韩城南),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尊称他为“史圣”。

    司马迁十岁时,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大约二十岁时,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三十八岁时,他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后因替李陵辩护,身体和心灵遭受巨大的折磨。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史记》。

    四、诗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杜甫因曾经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他为杜工部、杜拾遗、杜少陵。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为国为民,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五、医圣张仲景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他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武圣关羽

    “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

    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名扬海内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七、书圣王羲之

    琅琊众望标千古,王草颜真冠书府;

    我今执笔也题碑,鲁班门前弄大斧。

    ——启功

    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著名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有“书圣”之称。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他为“王右军”。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从小就跟随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之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的楷书作品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

    八、草圣张旭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唐中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书法界,他有“草圣”的称呼。在唐朝开元年间官至常熟尉,后又为金吾长史,世称他为“张长史”。

    张旭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据《旧唐书》的记载,张旭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的热狂度。

    九、画圣吴道子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苏轼

    吴道子(约686年~760年前后),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著名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吴道子少年时贫穷,最初做过民间画工,年轻时就有画名。他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但不久后辞职。后来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他创造了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

    十、茶圣陆羽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梅尧臣

    陆羽,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视为“茶神”。

    陆羽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十一、兵圣孙武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 《始计第一》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和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在对内、对外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家学的熏陶使孙武从小就喜爱兵法。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师”。

    孙武除了战功显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给后世一部不朽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此部兵法共13篇,5000余字,包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十二、谋圣张良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刘邦

    张良,汉初大臣,字子房,传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是刘邦的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张良提出了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为汉王请汉中地”;在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后,封张良为留侯。

    张良身居乱世,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是汉初三杰当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终的人。

    十三、木圣(科圣)张衡

    “痴儿不了天下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张衡

    东汉时期(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在东汉的京都洛阳制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后(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阳的又一台仪器――“候风地动仪”,准确地报告了西方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这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

    这两台著名仪器的发明者就是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震学和机械力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传说他还制造过指南车、记里鼓车等,因其机械制造水平很高,被尊称为“木圣”。

    十四、药圣孙思邈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孙思邈

    孙思邈(581年-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的大医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

    孙思邈把“济世活人”作为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并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最终完成了不朽著作《千金要方》。他的两部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是中医瑰宝。

    十五、商圣范蠡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司马迁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他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归隐而去。他还著有《范蠡》二篇,今佚。

    范蠡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他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而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范蠡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在此期间,他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5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