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长江中游:三位历史风云人物的命运转折点
2018年02月27日
来源: 搜狐网
【字号: 】【打印

    起源于广西的洪秀全、发源于江浙的朱元璋和起兵关中的李自成他们的生命交汇点,都发生在一片神奇的区域,长江中游!这片区域很广大,江西北部、湖北、河南、安徽,都算在里头。在这片区域,三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分水岭。

    先从最近代的洪秀全说起吧。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起义,走到了武昌城下,经过一路的颠簸流离,在蓑衣渡损失了冯云山、在长沙损失了萧朝贵,终于占据了一个政治中心。洪秀全,得以暂时喘息。

    此时,他来到了人生的路口,九省通衢,湖北武汉。交通既然便利,就不可久留,不然很快会被人瓮中捉鳖。顺便一提,历史上,从未有人能够以单单一个湖北割据。顺流而下?逆江而上?直插北京?

    历史学家往往哀叹,洪秀全如果能进入河南,就能犹如星星之火,点燃一片烽烟,长驱直入,进入北京。

    然而,洪秀全已经累了。作为流寇的代表,他需要一片稳定的根据地,否则很快就会被剿灭。他的机动能力没有后来的捻军好。情报上,洪秀全也并不知道北方茫然一片的中原已经空虚得只剩下一个塌架子。

    历史看,从来没有一个朝代是被流寇击垮的。夺取首都,就会陷入一片的汪洋大海当中。历史上从未有一个按下快进键进入王朝首都而成为新主人的朝代。除了金帝国,进入汴京。

    但是他是有源源不断的北方根据地作为补充的。而自内如此的,从来没有。最类似的只有东晋无数次的内乱,做大了长江中上游的军阀,最终而死。而进入帝国中心的第一个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洪秀全,不傻。

    当时的清王朝还是一片完整的版图。蒙古贵族的骑兵、老满族的战斗力、各地的满城,都是北上的最大消耗。

    往西?那只有进入四川割据了。中国历史上非常奇怪的现象之一就是。作为大一统王朝进入四川的军事将领,都没有好下场。邓艾、钟会反目被杀,再到吴三桂·······无一不得善终。

    四川固然是天府之国,但是进入四川就犹如进入一只大大的牢笼。如果四方混乱,四川尤为一片福地。若天下一统,进入四川则无异于自寻死路。

    只有富裕的江南地,才是洪秀全最好的地方。顺江而下,高屋建瓴!果然,三个月后,洪秀全打下南京。太平天国进入鼎盛的时期。

    从战略的角度看,洪秀全绝对没有失误。明代有一场非常类似的战争,宁王之乱。在南昌的宁王,死命要打下南京,南北划江而治。

    结果被王阳明把老巢给端了,如果当时宁王全力拿下南京,宁王之乱也不会在短短四十八天就结束。

    这也是王阳明当初最为担心的地方。因为南京保留了整个明朝完整的官僚机构!而且是经济中心。宁王没胆识而已。不能因为洪秀全最后失败了,而说他放弃进攻北京是错的。

    洪秀全在鼎盛的时候,做对了两件事:北伐和西征。北伐是林开芳带着2万人,一路打到通州(乔家大院里有这段描述),结果被围兵败。

    西征是派胡以晃、赖汉英等率战船千余艘,兵员两三万人,自天京溯江而上,历时3年,太平军占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及安庆、九江、武汉三大战略要地,使天京上游有了可靠屏障。

    北伐和西征是正确的,但也是失败的。因为哪怕做了对的事也不一定能成功。这就是现实的悲剧。

    太平天国一共三次占领武昌,却三次放弃了武昌。自东晋以来,占据武昌,才是对南京最好的拱卫。

    在南北朝时期,所有的权臣都必须要占领武昌,否则不足以对南京构成威胁。他们成为权臣的第一步就是统领荆州。从桓楚开始,接着是刘裕(消灭桓楚,占据荆州,接管刘牢之的军队后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萧齐和萧梁,本身就是从荆州发家,最后是陈国。陈国比较奇怪,在今天的湖北地区,梁帝国依靠后周建立了一个后梁附庸国。一直和陈国作对。所以陈国疆域是南朝最小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

    具体到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之所以没法占领武昌,自然是曾国藩的湘军的功劳。曾国藩和王朝执政者一直有分歧。

    认为南京不应该从浙东打。而朝堂里的人都认为应该从浙东抄近路打下南京。所以有江南、江北大营的设立。第一次是琦善和向荣一起设立的,结果被破。第二次李秀成佯攻杭州,大破江南江北大营,解除了南京的威胁,和春自杀。

    此时,整个南方都已经没有可打的牌了,湘军除外。所以在江南、江北大营破败后,清王朝只好倚仗曾国藩了,成就湘军霸业。

    在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在杭州等浙东地区有自己的一片天福国,很是兴旺发达。但是,这里越发达,南京方面就越难受,反而抽取了南京方面的力量去防守这片地区。

    而陈玉成所在的安庆,则是南京方面最后一道堡垒,曾国荃(曾国藩第九弟,号称九帅)的两万人,围了整整两年。陈、李二人后来不合,李秀成不肯合力救安庆,安庆失手后,曾国荃突击进入雨花台,南京陷落已成定局。

    1639年,陕西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部在流窜途中,被洪承畴令总兵马科、左光先领兵截击。李自成回师转东,洪承畴又令曹变蛟潼关设伏邀击,李自成大败,仅余18骑走入陕南商洛山中。

    此时清军分两路入关,洪承畴被调回保卫首都。李自成得以喘息。1640年,天下大旱,税负再重,清军入关,松锦大战明军陷入拉锯。李自成东山再起,于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

    在李自成杀掉罗汝才独揽大权之后,也面临三个方向的选择。东?北?西?

    李自成选择了向西。他进入西部,占领陕西全省。之后在1644年出陕西。一路几乎毫无抵抗,打破北京,明朝灭亡。大家注意,到这个时候。所有的设想都和后来洪秀全从中路北上打破北京所能遇到的最好局面一模一样!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但是,清军出手了。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自成兵败,退入西安,最后在湖北被杀。这又是一个例证,贸然突入首都,享受可片刻,却无法统治中国。假设洪秀全拿下北京,蒙古部、满清老部、南方等等,所有的秦王师都会围上来。得到容易放弃难!

    李自成选择了陕西而不是江南成为他的根据地。陕西是李自成老家,农民军家底都在那里。

    但是,陕西自从唐末后,经济实力和环境都无法支撑作为一个军事优势的地位了。不像秦汉时期,把潼关关了就是大爷,打开就能一统天下。在河南的李自成,面对就在眼皮底下的江南却毫不动心。

    这点的确让人比较吃惊。如果能够拿下江南,李自成恐怕能够划江而治。当然,明朝江南地区之富裕,虽然守卫较弱,但是绝对不是不堪一击。农民军自然有所顾虑。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至少,南下江南可能是李自成另外一个更好的选择。

    再说朱元璋。朱元璋发家在安徽一带。但是他没有冒然北进,而是逐渐收拾了方国珍等人。之后,他与陈友谅来了一场鄱阳湖大战。此战过程不再赘述,朱元璋大胜之后,很快拿下武昌!在保证了长江中下游的控制权后,再掉头收拾张士诚等浙东等格局势力。

    在明朝开国战争中,证明了武昌对于南京的军事意义,浙东对南京的经济意义,和曾国藩在五百年后的战略判断一模一样!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46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