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贵妃上马图》探被唐玄宗舍弃的杨贵妃
2018年02月12日
来源: 搜狐网
【字号: 】【打印

    今天的主角是画里画外三大美女系列中的最后一位——杨玉环。前面我们介绍过为爱情飞蛾扑火的西施;为家国大义出塞的昭君……现在,我们来讲一讲在权力面前,被唐玄宗舍弃的杨贵妃。

    提到杨贵妃,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她洗完澡后“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样子。

    今天我们看点不一样的:杨贵妃更衣后要骑马出门了!大家肯定觉得一个洗完澡就能耗尽全身力气的女子,怎么可能有力气爬上马背?

    对,你们说的都对,她没这个力气,就为了等她上马,一行十三个人都得在旁边行注目礼。

    唐玄宗和杨贵妃带了一队随从正准备出游,他已经上马了,那匹马是他的挚爱——照夜白,同时他还不忘看向丰腴的爱妃。

    而我们的女主角杨贵妃,实在是因为太柔,即使旁边有两个侍女协助也没爬上马背。

    贵妃上马这个动作是整幅画的视觉中心,侍从连同唐玄宗的目光都在女神身上。拿现在的话说,这活脱脱就是在撒狗粮:我的眼里除了你,没有别的风景!

    在其他人都画杨贵妃出浴的时候,钱选这幅画反映的生活细节,可以称得上是独家了。据说这是他看过唐代宫廷画师韩干的上马图后所作,可惜原作没有传世。

    韩干画贵妃上马,多半是受命于唐玄宗,即使在外人看来尴尬至极的上马动作,唐玄宗都要命画家记录下来,韩干作画的目的也应是表达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浓情蜜意,纪实成分比较多;而钱选,他好像更在意唐画的技巧本身。

    画里人物身形饱满,姿态动作各不相同,整幅画没有地面也没有背景,人物被分成几组排列开来,用彼此之间的互动联系着。

    其实唐代到元初,中国绘画已经发展出来将人物融入到背景的做法,也不是钱选不会画背景,在《王羲之观鹅图》里,他的背景画得好着呢!

    究其根本,这是汉族知识分子在元代建立初期,为了突破南宋画院体制的束缚,开展的文化复兴运动。

    而作为宋末元初,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的著名画家钱选,在这场复兴运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复兴的内容就包括在构图上不设背景,人物的服饰,以及设色等几个方面。

    画中人物都穿的是唐装,衣纹线描工整,连绵转折,顿挫有力。敷色虽然浓重,但观者感受到的都是文人士大夫的书卷气,就是不觉得艳俗,就是文雅。

    最耐人寻味的还是画卷末尾钱选的题诗:

    钱选 《贵妃上马图》题诗:“玉勒雕鞍宠太真,年年秋后幸华清。开元四十万匹马,何事骑骡蜀道行。”

    后两句钱选似乎是在讲述唐玄宗因万般宠幸杨贵妃,没能任用贤能,致使国家发生动乱的故事,最后唐玄宗沦落到被迫逃往成都,在属下的威逼下赐死杨贵妃。

    而萃花看到的,是这个故事里唐玄宗在权力与美女之间做了取舍,说不定入蜀路上,唐玄宗骑的御马中就有照夜白,可能是累死在路上才换骑骡。

    唐玄宗最爱的杨贵妃与照夜白

    同为这幅《贵妃上马图》里唐玄宗的最爱,马作为英雄必备之物,更像是权力的象征,它的结局或许比杨贵妃好很多,怎么说也是“因公殉职”,而画里的杨贵妃死在了炎凉里,却活在世人的猜想中:

    “启瘗,故香囊犹在。”(瘗:yì,坟墓) ——《新唐书》(北宋关于唐朝的纪传体史书)

    后人根据她墓地里只有香囊没有尸骨猜测,玄宗根本舍不得看着心爱的女人被杀,早就安排了替身,贵妃本人则被遣唐使带去了瀛洲(日本),所以日本人才会把山口县称为杨贵妃故里。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大家很愿意接受这种观点,大概是不想接受贵妃的死亡吧,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爱贵妃,表面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实则是盛世洪流里最无辜的牺牲品。

    那么多影视作品中扮演她的美人,不过是想炫耀自己的美貌;那么多关于她容颜的诗句,背后是在劝谏君王红颜祸水……能想起那晚马嵬坡凄凉的人又有几个?贵妃临死前的一句“妾诚负国恩,死无所恨。”又饱含了多少心酸与无奈?

    少有人像她一样活成了美的代名词,又有无数仰慕她美貌的诗人。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其一》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408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