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这个恐惧需要你用尽一生去面对!
2018年02月08日
来源: 壹心理
【字号: 】【打印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

    不幸福的人,有的,也是很相似的。

    不幸福的人里面,有一个群体,就是把自己的不幸福,都“外归因”,归咎到外界、他人的人。

    找借口,是这一类人最常干的事。

    这类人最少干的事,就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在自己身上进行突破、在自己身上进行成长和完善,从而经过改变自己而获得更好的生活。

    如果你总是在“外归因”地觉得自己的不幸都来自于他人,或者老天爷,你改变自己生活的概率就会越来越低。

    需要放下你的很多“偏见”,觉察自己的不足才能创造你理想的生活;

    如果你曾经喜欢抱怨而现在你会更多地开始思考自身的问题、学习、关注自己的欠缺和成长,那么恭喜你,你离强大和幸福,正越来越近。

    01

    “如果我很有钱,

    我也可以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你错了

    曾经写过一篇李孝利的文章。

    这个韩国女明星有着颇有“特别”的人生,她最引人瞩目的事情就是,性感而且当红的她,选择了“下嫁”给一个无钱也无貌还没有上进心的丑男,而她自己沉浸在自己的爱情选择里,快乐地爱着这个大家都觉得配不起她的老公,无惧所有人的质疑和反对,一心一意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有人说“她能这么强大,无惧别人眼光,是因为她很有钱!”

    有人说“如果我也很有钱,我也可以不在意别人的认同,过我自己的日子!”

    真的吗?有钱了,就可以立刻变得没有烦恼而强大,你的人生就可以变得自由不需要迎合他人了?

    在这样想的人里面,有的人或许只是把“我没有钱”当做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

    “我的人生之所以没法那么理想、没法找到合适的伴侣、没法无惧他人眼光、没法不被世俗控制,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没有人家有钱。”

    潜台词是,和钱有关,和我自己,没有关系。

    02

    “有钱了就会好了”

    这是你的第101种防御方式

    找借口外归因,回避一切问题下和自己有关的问题,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防御模式。

    为了照顾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感觉良好,我们内心发展出的防御方式有100种以上。

    隔离、压制、合理化、理智化、投射性认同,是我们经常用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应用,是在我们的“自动化”思维中完成,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刻意的觉察,我们会一直沿用这种潜意识中的防御模式。

    有时候,这种保护机制会带来问题,阻碍我们的成长,阻碍我们面对,而让我们不自知。

    找借口,就是一种合理化、理智化的防御。

    李孝利并不是因为有钱,才有了这样的人生,除了一些少数天生就运气特别好的人,很多人的成功和他的性格、人格、思考问题的方式、关键时候的选择密切相关。

    而即便一个人拥有大众意义的成功,他也未必能真的活得很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认同。

    但李孝利则的确是已经拥有了强大内心的人,强大的内心不是钱财堆积出来的,真正的自信同样也不是钱财堆积的,而一定是来源于内心的自我成长。

    03

    你以为的世道艰难

    其实是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

    “钱”,其实也就是一个烟雾弹,在这个烟雾弹下,有的人觉得:

    “我之所以在意别人无法做我自己是因为我不够有钱,那么我有钱了,我自然可以像她一样那么无所谓活得自由”

    这样的思路很自然地就回避掉了,关于面对真实自我、发现自己的问题、让自我成长的思考。

    习惯性归咎于他人和外界,总是不自觉地“合理化”自己所有的困境都源于不公平的外界因素、不够好的他人、或者糟糕的过去,而不愿意去面对真实的自己。

    既然每次都会逃避真正的问题,就更谈不上找到自己可以去改变的地方,从而完成人生的转变。

    这样的人,一句话形容就是“我不想知道我有什么问题!”

    04

    细思恐极

    究竟是什么让你无法改变?

    不想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有时并不是我们意识的指令,很多人会觉得,我并不是一个总是找借口推卸责任的胆小鬼!

    是的,不想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这是我们的潜意识从很久以前开始,不断去防御的结果。

    潜意识不断工作,重复旧的防御模式,于是每次当我们可能就要发现自己的问题时,当我们走到自我真相的边缘时,我们的大脑里马上就会得出一个合理化的结论、外归因的理由:这一切都不是我的问题,而是……的问题。

    然后,一下子我们被带到了一个“舒适”的地方,这里我们不需要面对自己的问题,当然,这里也很难有成长。

    一个不自信的人,如果发现自己不自信,那么她就可以对不自信产生觉察、慢慢努力变得自信;

    一个价值感低、在意他人眼光很难活出自我的人,如果承认了自己的这一部分,那么她就可以对价值感低的自我进行觉察,慢慢寻找力量、累积成长、一步步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

    只有看到问题,才能改变的可能。

    05

    同理

    这也是一个人不断遇到渣男的原因

    所以不找借口、不再合理化、不再外归因,可能是我们迈向成长和成功的第一步。

    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真相的确很困难,但是完成了这个部分,往往你也就真的踏上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道路。

    因为你至少已经克服了一种软弱,那就是对自我有不足的恐惧。

    有一些不幸福的人,他们的不幸福真的不是因为别人和际遇。

    他们的长久的恶性循环的不幸福,是因为他们已经固化在一种“糟糕的思维模式”里看这个世界。

    找借口的思维,一方面让他们无法自我成长,另一方面则让他们因此将自己固定在——“我是受伤者、受害者、倒霉者”的角色中,因为在这样的角色认同里,自己是没有责任和问题的。

    可是,这种糟糕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一个受害者就很难摆脱自己认定的受害者身份。那么可能在下一段关系里,她还是受害者。

    比如一个人,在第一次婚姻中失败,但是她拒绝看到自己的问题,或者拒绝思考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关系中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否会影响亲密关系的建立,是否还能做出调整。

    她觉得她是一个受害者,那么,她的潜意识会很“醒目地”完成防御,将婚姻失败的责任都放在丈夫、公婆、经济、甚至孩子、父母身上,她可能得出一个她觉得很合理的结论:“男人都很坏”或“婚姻就是榨取女性价值”或“我就是被当做生育机器”。

    代价是,她也很难再以更好的状态和心态创造另一段婚姻,更大的代价是,她成为了一个认定自己遭遇不幸的人,而放弃了在这次失败中获得成长的红利。

    而决定我们人生幸福的,往往是这些失败带来的成长红利。

    06

    不归罪于环境和他人

    不为自己找借口

    阻碍成长的思维模式,有时很难认清,一部分人,会躲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后面,不想面对真相,让自己感觉好受一些。

    基于恐惧和软弱,我们自己建立的内心防御,使我们可以减少更真实而深刻的思考、回避可能带来不适的改变、帮助我们将责任推给他人,给予我们短暂的平静。

    但代价往往是沉重的。

    所以需要觉察。

    我们要停止自己内心总是找借口的那种运转机制,而以一种更加有力量和主动性的思考方式取而代之。

    经常被大家评论为“活得特别自我”的女人,王菲。

    她是很多人的偶像,但也同样的,网上经常有人说:

    “如果我是巨星,我也可以随意选择我的伴侣啊”

    “如果我一场演唱会就能赚几千万,我也不在乎离婚啊!”

    这样说的人,和王菲的差别,真的只是钱吗?

    她在第一次婚姻中,完全投入,也遭遇了婚姻中的问题,当时是她被对方背叛,但从头到尾,无论媒体怎么骂窦唯,她都没有附和过,没有说过一句窦唯的不好的话语,而且离婚后,她对窦唯的家人也非常好。

    对自己的情感和婚姻,她有她自己的原则和坚持。

    她二十出头去香港混娱乐圈,因为她不愿意妥协于当时的唱片公司包装歌手的那种风格和推广方法,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做音乐的想法,结果有几年在香港的发展也非常糟糕,和大环境格格不入,动辄得咎,杂志都写各种文章嘲笑她,不断写她的笑话。

    但是她还是有自己的原则和坚持。

    可以说,从这两件事的处理,就能看出王菲有一般人没有的内心力量,可以做到很多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有与众不同的思路和选择,这就是她的特别,也因此,她很难被其他明星取代。

    不归罪于环境和他人,不找借口为自己辩护或者推脱,无论困境还是逆境,她不推卸不找借口不急于辩白,默默做自己而已。

    做不到这样的人,真的只是因为,你还做不到。

    欠缺就是欠缺,就是需要我们去改变的地方,就是一个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07

    现实不会自己改变

    除非你改变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王菲,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李孝利。

    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比。

    但是,

    谁是完美的呢?

    谁会没有错误呢?

    谁会没有继续努力的空间呢?

    我们都有成长的方向或者任务,接纳此刻的自己,看到自己的真相,做出成长的努力,是最好的选择。

    明星或者成功人士、逆袭的例子,其实只是大家都看得见的真实故事罢了。

    还有很多很多平凡的人,在自己的人生里,一样能做到,强大地面对自己的真相,不会总是外归因地逃避,并且也愿意为自己争取,不推责他人。

    觉得自己和别人的生活现状差别很大,拥有的条件不对等,所以只能“委屈”在不大满意的生活里的人,其实是自己已经判定了自己的人生,就只能是比较灰暗的人生。

    “我不是特别有钱,”

    “我没有什么才华”

    “我没有有钱的爸妈”

    “我长得太一般”

    所以,我就只能拥有这样的人生了……

    这种逻辑,你相信了它,它才成立,并且成立后就会一直对你的生活发挥作用,是一种很消极的暗示。

    它帮你逃避问题,反过来其实也把你和你不满意的现状牢牢捆在了一起,因为“合理”。

    这种逻辑,就会把你限定在糟糕的思维里,所以尽管你也很不爽,但又总是可以说服自己去接受让你不爽的生活。因为你觉得改变外界和他人太难了。

    是的,改变外界和他人太难了,但是,本来你可以改变自己。

    如果找借口、逃避、外归因,这些都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积极的改变。

    如果你一直保持“外归因”逻辑,那么就等于你认同了,在目前的现实下,你就只配过这样的人生。

    这样会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我的生活不好,是合理的。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现实不会自己改变,除非你改变。

    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想要幸福和强大,那么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弃那种自我免责的思维模式,勇敢地面对自己。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389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