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白对照十八史略》:明清时期的中国史
2018年02月07日
来源: 凤凰网
【字号: 】【打印

    《十八史略》是简明叙述中国历史的启蒙书。作者曾先之经历了南宋灭亡至元朝建立,最终选择隐世不出,以“草根”学者的视角,采撷《史记》《五代史记》等正史记载的史实,以时间为轴,以帝王为主线,全景再现从上古至南宋末年的历史变迁和王权兴衰。

    五代以前的历史,作者取材于司马迁的《史记》至欧阳修的《五代史记》等十七部正史,宋代史事取材于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篇》与刘时举的《续宋编年通鉴》,共称“十八史”。

    《十八史略》最早刊行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和其他官修史书不同的是,作者不单记述孤立的历史事件,同时梳理了中国上古时代至南宋末年主要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厘清了历史人物关系。

    作者化繁为简,将十八部中国正史凝练于一书,堪称“极简中国史”,甫一出版即在民间大为畅行,至明代,《十八史略》作为书塾中启蒙性的历史读本,成为“超级畅销书”。

    《十八史略》作为史书启蒙读本,对日本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史记》《汉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一道在宫廷、幕府内被正式讲读;同时模仿《十八史略》体例、以“史略”为书名的日本历史读物纷纷涌现,在日本基层社会形成一股文化潮流,至今热度不减。

    本次出版的《文白对照十八史略》是国内首版完整的文白对照版本。内容包括“卷一:太古三皇五帝、夏后氏、殷、周、春秋战国、秦”,“卷二:西汉、东汉”,“卷三:三国·汉、西晋、东晋”,“卷四:隋、唐、五代”,“卷五:北宋、南宋”。

    在编辑过程中,为了给读者最佳的阅读体验,全书采用了左页古文原文、右页白话文译文对照的形式,译文在原文基础上用白话文译出;原文据日本刊本补足的部分,在脚注中加以注释;相应部分的白话译文以日本刊本为准。在原文脚注中,对较生僻的文字、较难理解的语句、古代年号对应的公元纪年和不太常见的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等均进行了注释,并对原文有错讹的地方在脚注中加按语予以纠正。

    著名学者张鸣谈到,“从来礼失求诸野。曾经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读物,每每被湮灭,其实,《十八史略》作为乡野半启蒙简史,很有价值。”

    [书摘]

    原文:

    惠文王薨,子武王立。武王使甘茂伐韩,茂曰:“宜阳大县,其实郡也。今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母织自若。及三人告之,母投杼下机,踰墙h而走。臣贤而不及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魏文侯令乐羊伐中山,三年而后拔之。反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再拜曰:‘非臣之功,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挟o韩而讥,王必听之。”王曰:“寡人弗听。”乃盟于息壤。茂伐宜阳,五月而不拔。二人果争之,武王召茂欲罢兵。茂曰:“息壤在彼。”王乃悉起兵佐茂,遂拔之。

    释义:

    秦惠文王逝世后,他的儿子秦武王即位。秦武王派甘茂率军攻打韩国宜阳。甘茂说:“宜阳是一个大县,拥有一个郡的实力。如今我们放弃自己险要有利的地势,行军千里去攻打别国,更是难上加难。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不相信,还镇定自若地织布。等到第三个人告诉他的母亲的时候,曾参的母亲立即扔下织布的梭子,跳墙逃走。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大王您对我的信任比不上曾参的母亲对曾参的信任,朝中怀疑我的人也并非只有三个人,臣担心大王到时也会扔下机杼离开。魏文侯命令乐羊讨伐中山,三年之后才攻打下来。回国论功行赏时,魏文侯将一竹箱诽谤乐羊的书信拿给乐羊看。乐羊拜了又拜,说:‘攻打下中山国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大王您的功劳啊!’如今我不过是一个客居异乡的羁旅之臣,一旦攻韩受挫,樗里子、公孙奭用韩国来讥讽我,大王一定会听信他们的话。”秦武王说:“寡人不会听他们的!”于是就和甘茂在息壤写下盟书。甘茂于是率军讨伐宜阳,五个月后还没有攻打下来,樗里子、公孙奭二人果然为此向秦武王进言。秦武王想要召回甘茂,从宜阳撤兵,甘茂提醒说:“息壤之盟还在那里呢。”秦武王恍然大悟,于是倾全国兵力辅助甘茂,最终攻克宜阳。

    原文:

    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脉死,弟昭襄王稷立。

    有魏人范雎者,尝从须贾使齐。齐王闻其辩口,乃赐之金及牛酒。贾疑雎以国阴事告齐,归告魏相魏齐。魏齐怒,笞击雎,折胁拉齿。雎佯死,卷以箦k置厕中,使醉客更溺之以惩。后雎告守者得出,更姓名曰张禄。

    释义:

    秦武王孔武有力,喜欢和人比力气,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与孟说在比试举鼎时被鼎砸中,气绝而死,他的弟弟秦昭襄王嬴稷即位。

    魏国人范雎曾经跟随须贾一起出使齐国。齐王在见识了他的能言善辩后,便赐给他黄金、牛肉和美酒。须贾怀疑范雎暗地里把魏国隐秘的事情告诉了齐国,回去后便告诉魏国宰相魏齐。魏齐听后勃然大怒,不分青红皂白命人用荆条拷打范雎,将其肋骨和牙齿都打断了。范雎假装死去,魏齐命人用草席将他卷起来,放到厕所里,让喝醉的客人向范雎身上撒尿来惩治他。后来范雎悄悄求助厕所守卫才得以逃出,改名为张禄。

    原文:

    秦使者王稽至魏,潜载与归。荐于昭襄王,以为客卿,教以远交近攻之策。时穰侯魏冉用事,雎说王废之,而代为丞相,号应侯。

    魏使须贾聘秦,雎敝衣d间步e往见之。贾惊曰:“范叔固无恙乎?”留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取一绨袍f赠之。遂为贾御,至相府,曰:“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贾见其久不出,问门下,曰:“无范叔,乡者g吾相张君也。”贾知见欺,乃膝行入谢罪。雎坐,责让之曰:“尔所以得不死者,以绨袍恋恋i,尚有故人之意尔。”乃大供具,请诸侯宾客,置莝豆其前,而马食之,使归告魏王曰:“速斩魏齐头来,不然且屠大梁!”贾归告魏齐,魏齐出走而死。雎既得志于秦,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释义:

    秦国使者王稽出使魏国寻访贤才,发现范雎后偷偷地将他藏在车中带回秦国,推荐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任命范雎为客卿,范雎便向昭襄王陈述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当时穰侯魏冉担任宰相,总揽朝政,范雎劝说秦昭襄王废黜魏冉,加强君权。秦昭襄王遂命范雎代替魏冉为宰相,号称应侯。

    魏国派遣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穿着旧衣服从小路走过去求见须贾。须贾见到范雎后惊讶地说:“范叔原来还活得好好的啊?”便留下范雎吃饭,说:“范叔如今怎会如此寒酸?”于是取来一身绨袍送给范雎。吃完饭后范雎便为须贾驾车,前往相府。到了相府后,范雎说:“我先行进去为您通报宰相吧。”须贾见范雎很长时间没有出来,便向相府门前守卫询问,守卫说:“这里没有范雎,刚才进去的是我国宰相张君。”须贾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于是便跪着前行进入相府向范雎谢罪。范雎坐在那里责骂须贾说:“你之所以还活着不死,只是因为你还念旧情送我绨袍,我们之间尚有故人的情分罢了!”于是大摆筵席,请来各诸侯国的宾客,将一盆草料放在须贾面前,让他像马一样吃掉草料。并让须贾回去转告魏王:“快将魏齐的人头献来,不然就等着血屠大梁!”须贾回去后告诉魏齐,魏齐不得已逃离魏国,最终死在国外。范雎在秦国得志之后,一顿饭的恩德也会偿还,一丁点儿的怨恨也要报复

    原文:

    富弼同平章事,王安石参政。安石既执政,士大夫素重其名,以为太平可立致。吕诲时为御史中丞,将对,学士侍读司马光亦诣经筵,相遇并行。光密问:“今日所言何事?”诲曰:“袖中弹文,乃新参也。”光愕然,曰:“众喜得人,奈何论之?”诲曰:“君实亦为此言邪!安石执偏见,喜人佞己,天下必受其弊。”光退而思之,不得其说。缙绅间有传其疏者,往往疑其太过。诲言:“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蹇慢上,阴贼害物。”疏其十事。上两降手诏喻诲,诲论之不已,遂罢诲。

    释义:

    富弼担任同平章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王安石执政后,士大夫素来尊重服膺他的名声,以为太平盛世马上可以实现。吕诲当时为御史中丞,入奏面君时,正好碰到学士侍读司马光也去参加御前讲席,两人一同前行。司马光悄悄地问:“今天将要跟陛下谈论什么事?”吕诲说:“袖中弹劾之文,就是写给新任参知政事的。”司马光非常惊奇,说:“他做宰相,大家都很高兴,您为何要上奏弹劾呢?”吕诲说:“您也这么认为吗?王安石固执一己之见,喜欢别人奉承自己,他如果为相秉政,天下必定深受其害!”司马光回去后细细思索,仍不认可吕诲的观点。吕诲的奏章在士大夫间流传,众人都觉得吕诲批评王安石太过严苛了。吕诲在奏章里说:“内心最奸诈的人,其外表往往看似忠厚,最狡黠的言论,听起来往往可信。王安石外表看起来朴质无华,心中却深藏巧诈,心高气傲,怠慢圣上,阴狠残忍,一定会害人不浅。”并批评王安石的十件不法之事。神宗两次降手诏给吕诲,替王安石开脱,但吕诲仍然批评不已,于是吕诲被罢免。

    原文:

    安石建议,创制置三司条例司,议行新法。言:“周置泉府之官,变通天下之财,后世惟桑弘羊、刘晏,粗合此意。今当修泉府之法,以收利权。”安石多与吕惠卿谋,人号安石为孔子,惠卿为颜子。

    先是,治平中,邵雍与客散步天津桥上,闻杜鹃声,愀然不乐。客问其故,雍曰:“洛阳旧无杜鹃,今始至。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气至矣。禽鸟飞类,得气之先者也。”不二年,上用南士作相,多引南人,专务更变,天下自是多事矣。至是,雍言果验云。

    释义:

    王安石建议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推行新法。他说:“周代设置泉府官,主管流通交换天下各地财物,后世只有汉代桑弘羊、唐代刘晏的举措大概符合这种思想。如今应当重新制定泉府的办法,以获得商业利益。”王安石在推行新法中,经常与吕惠卿商谋,当时人称王安石为孔子,吕惠卿为颜子。

    起初,治平年间,邵雍与客人在天津桥上散步,听到旁边传来杜鹃声,脸上露出担忧之色。客人问邵雍原因,邵雍说:“洛阳以前是没有杜鹃的,如今才开始有了。天下将得太平时,地气是从北到南的;天下将陷入混乱时,地气是从南到北。如今南方地气来了。飞禽鸟类,是最先感受到地气的。”果然,不到两年,神宗开始起用南方士子担任宰相,朝廷官吏也多任用南人,专门致力于变法革新,天下从此陷入多事之秋。到了这时,邵雍的话果然应验了。

    原文:

    安石欲行青苗法,以为周官国服为息法也。苏辙曰:“以钱贷民,吏缘为奸。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违限。鞭笞必用,州县不胜烦矣。”参政唐介争论新法不胜,疽发背卒。时人有生老病死苦之喻,谓安石为生;曾公亮为老;介死;富弼议论不合,称病;参政赵抃无如安石何,惟称苦而已。安石折抃曰:“君辈坐不读书耳!”抃曰:“皋、夔、稷、契,何书可读!”安石亦不能对。

    释义:

    王安石想要推行青苗法,他认为《周礼》中提到的百姓依据所从事职业向国家缴纳租税,是周代的利息租税制度。苏辙说:“把钱贷给百姓,官吏就会趁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钱到了百姓手中,即使是安分守己的良民,也难免会胡乱花销;等到秋收向官府缴纳本息时,即使富裕的百姓也难免会超过期限。这样势必会动用刑罚处置,州县等管理机构将会烦不胜烦。”参知政事唐介争论新法弊端,没有争出结果,气急之下,背上疽疮发作,不久便逝世了。当时人们用“生老病死苦”来比喻新法,说王安石为生,曾公亮为老,唐介为死,富弼因议论不休、政见不合,称病,参知政事赵抃对王安石无可奈何,只是称苦罢了。王安石批评赵抃说:“你们这些人之所以反对新法,就是因为不读书罢了!”赵抃反驳说:“古时皋、夔、稷、契这些贤臣,又读过哪些书呢!”王安石也应对不上来。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38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