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王亲自求亲 只为“偷”到中国一绝密技术
2018年02月02日
来源: 搜狐历史
【字号: 】【打印

    说起和田,肯定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闻名遐迩的“和田玉”。然而,和田除了和田玉,还有绣工精美的地毯以及丝绸,这三样东西可都是和田的珍宝。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晶莹剔透的和田玉,而是另一样大家十分熟悉的物品——丝绸。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上古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织造的纺织品。其实,中国丝绸的传播和和田紧密相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一位叫斯坦因的考古学家,十七世纪七十年代,他在和田这块地方进行考古勘测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幅壁画,这壁画有两位侍女,一位贵妇。这些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画的左端有一个装满了蚕茧样的篮子,而在右边有着纺车一样的物品。

    之后,在斯坦因的推理下,他认为:这里画中的贵妇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传丝公主,这位公主又被称为“东国公主”。

    关于这壁画中的蚕茧,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养蚕法”。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可以得出“养蚕法”是从中国内地传到西域的。而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有记载,大意就是:当时西域的某个国家是没有丝绸的,听说东国有丝绸,就派使者前往东国去求取。然而,当时东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命令严防死守不让丝绸流传出去,也不能将蚕给外人。

    之后,这位国王可以说是十分失望,但是,他的确想要用丝绸来改善人民的生活,于是,他选择向东国求婚来尝试。恰好东国国君胸怀大志,并且,想扩宽对外的交往范围,于是,就同意了请求。国王命令使者要告诉那位东国公主,我国的子民都想穿着丝绸做的衣裳,希望公主来和亲的时候能偷偷携带一些蚕籽来帮助我国子民达成这个愿望。

    最终,公主听到了使臣的话,私下里秘密地求下了蚕籽,将蚕籽缝到了帽子的棉絮中。之后,到了公主出关之日,其他地方东国侍卫都搜索了一番,但是,唯独公主的帽子侍卫们不敢搜查,就这样,公主十分幸运地将蚕籽带了出来。此后,国民们都过着可以穿着绫罗绸缎的生活了,生活大为改善。

    在古藏文书里也有记载说,公主将蚕籽的技术传授给一个叫于阗国(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的国家。

    这里可能大家都有一个疑问了,这个东国是哪个国家呢?

    首先,我们可以大胆排除是中原国家。因为,不仅在史料上没有中原哪位公主下嫁到于阗国的史实,而且,怀着蚕籽跋山涉水去于阗国,并且,还能保证蚕籽不受损坏是不太可能的,这期间一两年的时间足以让蚕羽变成飞蛾了。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这个东国是于阗国以东的某个国家。

    但是,它究竟是哪个国家呢?

    各位史学家众说纷纭,最终,斯坦因在精绝发现了桑树,所以,大家推测东国应该就是精绝。而黄文弼则认为当时的楼兰王是中国王的外甥,那么,就有可能是:楼兰通过中国先掌握了养蚕技术,然后,再传到于阗国的。

    季羡林老先生指出,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寺院也发现了这些十分类似的壁画,因此,他推测:可能是养蚕技术经中国传到了塔里木盆地,又通过塔里木盆地作为媒介,将养蚕技术发扬光大传播到了西亚和欧洲。

    史学家们的意见不尽相同,对于那副壁画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虽然,大多学者都同意斯坦因的看法,认为画中画的正是东国公主将养蚕技术传送到阗国来,那画中的蚕茧以及纺车都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但是,阎文儒教授可不这样认为,他指出:

    “壁画中的人物带有十分鲜明的菩萨装的特点,而且,带着只有佛祖或者菩萨才能有的圣光,这也充分说明这副壁画其实是一个佛教故事,不是斯坦因所谓的叙事类型的壁画。”也有不少学者赞同阎文儒教授的看法,这是业内比较通行的那种看法,而两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能说服谁。

    可以说,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

    历史的迷人之处或许就在于此,我们无法得知那种观点才是事实的真相,但是,每一种观点都有着自己的证据和严谨的推理。千年前的于阗国即是今日的和田,这里的丝绸扬名中外,而谁有想到,如今看似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丝绸曾经历经波折才能才这里生根发芽的呢。

    我们不得不感激那位东国公主,其有着过人的智慧,慈悲的心肠,让丝文化走的更远更远,让丝绸不再是一个国家的秘密,而是可以共享的财宝,可以说,这种气量是足以让我们敬佩的。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36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