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曲中曹操的横“槊”到底是多厉害的兵器
2018年02月02日
来源: 搜狐历史
【字号: 】【打印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阿鲁威

    元朝时代蒙古人虽然对汉人文化相当蔑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蒙古人自入主中原而后,即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对于这个被征服民族的传统文化,蒙古人中的有识之士,也自认真研学和理解。这位蒙古人阿鲁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此《蟾宫曲》大有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气魄,开题”问人间谁是英雄“所表现出的,就是俯仰今昔、睥睨千古,这当然与蒙古人征服南宋有关。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即是不尊汉室规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称霸中原,可以想见,蒙古人对”曹操“是颇为推崇的。

    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当时对曹操的印象,可能并不是像今天我们所认为的,提及曹操,就是奸诈代言人。元朝人对曹操的印象,更多的可能是乱世之枭雄,奸或有之,只是在其举世功劳的阴影下,多被文人学士们所忽略了。在唐朝时期,就有元稹的”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 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於古。“这里所说的,就是自古以来文人的悲哀,数年学文,而致成为书呆子,就是所谓的手无缚鸡之力,在战乱年代,读书人多为奸雄所征用,无非就是附庸而已,地位看似高贵,却根本缺少独立性。曹操父子显然懂得这个道理,就是既学文,又学武,方才在当世成为厉害人物。曹操当年刺董卓骂袁绍,奉汉帝而令不臣,终身不谮越;讨黄巾诛吕布,败袁绍号令中原,可谓随心所欲;登铜雀携文人,树建安风骨;尚法家破门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之雄,显多于奸诈。

    到元朝前的北宋时代,在苏东坡的《后赤壁赋》中,有“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临江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此后对于曹操之概念,则多为人念及”不拘一格,恢弘豪放",曹操之印象则是定型,尤其是其中“横槊赋诗”句,则往往是后世称赞曹操的最佳词语,霸气之态,跃然于前。而曹操所用的“槊”,究竟是什么样的兵器呢?“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历来为猛将所使用,夏侯惇、完颜宗弼等,都曾是这种兵器的擅长者。在《三国演义》中说张飞用的是“丈八蛇矛”,而《通俗文》载:“矛长丈八谓之槊”,如果小说家的猜测属实,也就是说猛将张飞所使用的兵器,也可能是“槊”。那么,曹操所使用的兵器中有“槊”,本身也就说明曹操也可能是猛将。

    军中有黑毡行殿,容二十人坐

    在史书中的记载,使用“槊”的人物,也往往是较为高贵之人。南朝梁简文帝还曾专门为“槊”作谱,说“马槊为用,虽非古法,近代相传,稍以成艺。”《南齐书》载:“军中有黑毡行殿,容二十人坐,辇边皆三郎曷刺真,槊多白真毦,铁骑为群,前后相接。”拓跋宏也曾率众出征,其中护卫就有数人使用“槊”。显然就连拓跋宏这样的人物,身边的精锐部队大多也都是使用“槊”的将军。至于南朝名将羊侃更是钟爱“槊”,史书记载他“侃执稍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那么,曹操作为魏国丞相,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发起者,显然是有资格使用“槊”的。

    在梁简文帝的《马槊谱序》中,说到“马槊为用”,显然说明“槊”这种兵器很有可能常常为骑兵所用,史书中记载:““乂司马王瑚使数千骑系戟于马,以突咸陈,咸军乱,执而斩之”。”在西晋时代,西晋禁军就常常配备“槊”,来对抗北方的少数民族。而在汉魏三国时代,曹操征伐中原,骑兵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难保也会运用这种“槊”兵器。

    “槊”这种兵器外形类似红缨枪,槊头呈圆锤状。“丈八蛇矛”就是“一丈八”左右,换算成今天的尺寸,也就是两米多。显然如此轻便、且远长于一般刀枪棍棒的兵器,既能减轻骑兵的负担,加强骑兵的灵活性,而且兼具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技巧,显然是战场上非常厉害的兵器。如果曹操当年真的运用此类兵器,那么极有可能曹操的军队已经大量在推广“槊”,并在战场上取得过重大胜利,也自为曹操所钟爱,曹操“横槊赋诗”,也就理所当然。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3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