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禹治水到过武威
2018年01月30日
来源: 光明网
【字号: 】【打印

    古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段”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也最神秘的一段路程。迄今,这里仍流传着三大传奇故事:黄帝之孙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到过今甘肃张掖;大禹治水“决九河,定九州”到过武威;周穆王“游见西王母,乐而忘归”,西征西巡到过新疆……

    最早“走西域”的人是谁?

    颛顼巡视西域到过张掖:“乘龙而至四海”

    一般认为,中原与西域开始联系始于西汉张骞,但在传说中,中华“五帝”之一、黄帝之孙颛顼(zhuān xū),便曾“乘龙而至四海”,巡视西域,到过今甘肃张掖境内。

    这一说法可以从传说中的早期中国版图中找到蛛丝马迹。在炎黄时代,中国地域四极广大。据《淮南子·主术篇》,炎帝治天下时的疆土:“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这些地方对炎帝都是“莫不听从”。

    “交趾”泛指今两广南部和越南北部,“幽都”即今雁门以北地区,“旸谷”指太阳升起的东方,那么“三危”在哪在?唐代李泰主编的《括地志·沙州》认为,此山在沙州县东南三十里,因为有三峰,故名“三危”,沙州即今甘肃敦煌。

    颛顼时代疆域版图进一步扩大,《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幽陵”即幽州,广及今外蒙古,“蟠木”即东海上的度朔山,民间又称“桃都山”;“流沙”古称“居延泽”,位于今甘肃张掖市境内,具体位置在古居延海的南面。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四方疆土颛顼全都巡视过。《大戴礼记·五帝德》中引用孔子的话说,颛顼“洪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履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民,絜诚以祭祀”,他曾“乘龙而至四海”。依孔子的说法,颛顼应是中国最早远行西域的君王。

    “五帝”中的舜帝也曾步颛顼后尘,到过西域。尧舜时代,生活在今江淮、荆州等地的三苗部落多次作乱,于是舜请求尧将三苗部落迁到河西等地。此举不仅可以排除内患,还可以改变西戎人的风俗,促进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此即《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谓:“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

    关于“迁三苗于三危”之事,在河西民间传说中更生动:当年舜押着三苗王晋云子和数万人西行,来到今甘肃永昌与山丹交界处的焉支(胭脂)山时,西王母派负责胭脂种植的两位女弟子出来迎接。舜随着她们登上了鸾鸟山,乘鸾鸟赴瑶池,拜见了西王母。舜听从了西王母的意见,将三苗王晋云子安置在三危山,部落成员则分置于河西各地。

    “迁三苗于三危”也是中原最早向西域等地移民,近现代不少学者认为,古西域的鬼方、昆夷、猃狁、匈奴一脉相承,西域之“大夏”与中原之“大夏”同族;西域的月支前身为有虞氏。其实,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对此早有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最早“开发西部”的人是谁?

    大禹治水到过武威:“原隰底绩,至于都野”

    古代治水英雄大禹也与西域有密切关系。大禹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颛顼之孙。他是上古“三代”时夏朝始祖,故又称“夏禹”。大禹在“大洪水时代”曾拯救了中华民族。《史记·夏本纪》称:“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那么,大禹是何时来到西域的?推测应该是在他治理九州水患的过程中。

    据《史记·夏本纪》,大禹共疏通了9条河,其中,“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据《括地志》,“弱水”在今张掖境内,又名张掖河,南自吐谷浑界流入张掖;“合黎”水则在流沙东南。“黑水”源于伊州(今新疆哈密境内),从伊州东南三千余里至鄯州(今鄯善)。

    大禹治水,“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包括西域全境在内的河流均得到有效的整治,即所谓“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大禹在西域治水相当成功,《史记·夏本纪》称:“原隰底绩,至于都野”。“都野”即今甘肃武威境内。为表彰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还特别赐给大禹一块黑色玉圭,向天下宣布治水成功。

    大禹在治理西域水患的同时,还大力开发敦煌,安抚由舜押运迁移到三危地区的三苗人,使得这里的社会秩序得到改善。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如果司马迁这段文字记载无误的话,大禹不仅是位治水功臣,还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人。

    在山西芮城县东南黄河上,至今还有当年大禹治水留下的古渡口——“大禹渡”。传大禹治水时,曾在这里的柏树下休息。大禹俯察河势,乘船东下,凿开三门,导河入海。后人遂将这棵柏树称为“神柏”,并建庙以祀。《芮城县志》记载:“禹导河,息于此,后人思其明德,建庙于峪上,遂名彼渡为大禹渡,以显圣迹,永不忘也”。

    最早打通“丝绸之路”的人是谁?

    周穆王西征西巡到过新疆:“游见西王母,乐而忘归”

    “三皇五帝”毕竟是中华人文始祖,颛顼、大禹去西域的史迹也有待进一步考证,多见于秦汉史籍的这些故事,或许只是古人对三皇五帝时代的一种想象。那么,有可靠记载的最早到西域的人是谁?换句话说,最早打通古丝绸之路的人是谁?从先秦古籍《穆天子传》的记载来看,应是周穆王姬满。

    周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也是早期最有为的君主之一。周穆王在位时曾定法典,征外夷,拓疆域,中国流传最早的法典《吕刑》即为周穆王所颁布。周穆王西征西巡,更是他在位时的伟大政绩。

    周穆王西巡事迹见于《穆天子传》。此书发现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者盗于今河南汲县境内的魏襄王冢,意外盗出了大量先秦时期魏国的竹简,《穆天子传》即为其中之一。《穆天子传》前五卷记载周穆王南征北战的事迹,而后周穆王由柏夭作向导前往西域,拜会西王母。周穆王为什么要西巡?除了“见西王母”之外,光大王室,稳定西部边疆,以维护和巩固周王朝是其重要动机。为此,除了一次西巡外,周穆王还两次西征。

    周穆王西巡时,“命驾八骏之乘”,由著名的驭手造父(秦始皇的先祖)、离裔驾车,率六师之众向西巡狩。到达昆仑山时,还特地登山,看了黄帝在这里的“下都”宫殿,又带着白圭、黑璧、锦帛等礼物,拜见了居住在山里的西王母。第二天,周穆王还在瑶池之上宴请了西王母。宴会上,西王母为周穆王演唱了一首歌:“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也即兴高歌唱和。

    西王母曾是《山海经》里提到的神话人物,《西游记》称为“王母娘娘”。周穆王所见的西王母,应该是尚处母系社会的西域女部落首领,而非神话中的王母娘娘。周穆王“游见西王母,乐而忘归”。离开前,他还特地在西王母居住的弇山(崦嵫山)上题写了“西王母之山”,并栽下一棵“纪念树”槐树。

    有现代学者据《穆天子传》所记,推测出周穆王西巡的大致路线:北渡黄河,翻太行山,过滹沱河,出雁门,抵达包头;又过贺兰山,经祁连山、天山北路到达乌鲁木齐(西王母之邦);又北行至今哈萨克斯坦境内,返回时走天山南路。

    周穆王所走的这些线路正是古丝绸之路“南北道”的一部分,有学者因此认为周穆王是打通古丝绸之路的第一人,而不是后来西汉的张骞——张骞只是重新打通,恢复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

    周穆王西巡一事过去一直被当成神话小说,其实应该是被神化或小说化了的史实。《春秋左传·昭公十二年》便曾提到此事,但认为周穆王西巡是出于个人动机:“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旅游界据此认为,周穆王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一位旅游达人。

    周穆王所到的“昆仑山”、“瑶池”到底是哪里,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祁连山,有的认为是今酒泉市境内的南山,还有的认为是敦煌附近的三危山;而瑶池有的说是新疆的天池,有的认为是三危山下的月牙泉。而在今甘肃东部的平凉市泾川县境内有一座“回山”,传说就是因当年周穆王与西王母作别后,频频回头观望而得名:山上有“王母宫”,山下有开凿于北魏时期的“王母宫石窟”。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34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