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记者探访兰州地铁1号线建设现场
2018年01月26日
来源: 兰州晚报
【字号: 】【打印

    过了腊八就是年。雪后的金城空气格外清新,地上车流如梭,地下灯火通明。地上行人棉衣加身,地下工人仅着单衣。东方红广场中铁一局铺轨基地隧道内,十多名工人正在进行轨道铺设作业。“我们的工期如同台历上的折页,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珍惜。”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轨道2标工程部部长薛英说,自2016年6月进场施工以来,截至目前该单位已完成80%的工程量,仅剩余西关十字—省政府—东方红广场区间的铺轨任务。兰州晚报记者杜志超 文/图

    行走于钢轨之上犹如平地

    1月25日,东方红广场中铁一局铺轨基地,一排排安装完成的轨排整齐地排放在一侧等待吊入隧道。拼装完的轨排乍一看像蜈蚣,两根钢轨下“长满了脚”。“‘脚’有三层,最底层是混凝土长枕,中间层是高弹性板下橡胶垫板,最上层则是铁垫板和轨下橡胶垫板,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降噪。”薛英说,“标准的轨排由钢轨、轨枕、扣件组成,每段长25米。”

    道砟堆放区,一名工人手持水管冒着严寒向道砟喷水。“这是为了降尘,一方面减少吊装时对大气的污染,另一方面减少隧道内铺设时产生的扬尘。”薛英说。井外,轨排完成拼装;井口,轨排吊装入隧放到轨道车平板上;井内,钢轨沿着长长的隧道不断延伸。

    戴上安全帽、沿着只能容一人通行的钢质楼梯,进入距离地上20多米的隧道。经过站台层来到隧道口,已铺好的轨道一直向西延伸,跟火车轨道类似。“这些都是铺好的轨道,铺轨现场还要往里走一段,相应的地上位置距离省政府500米左右。”薛英说。随着隧道的深入,洞内温度逐渐升高。

    小心谨慎、摇摇晃晃地在钢轨上前行,记者已是满头大汗,但是往来于施工现场、踩着钢轨前行的工人却是健步如飞。“在轨排运抵之前,要先铺设一层钢筋网,轨排放置其上,通过轨排上伸出的一只只钢筋‘爪子’与钢筋网固定在一起。”薛英说。

    轨道铺设精确在毫米之间

    头戴探灯的陈振华正弓着腰,拿着工具测量两根轨道之间的距离。站起、蹲下,每30米就要测量一次,除了宽度,还要测量高度、水平度、垂直度。经过十几次的“深蹲起”,才能完成全部的测量工作。陈振华到兰州轨道交通已经两年,期间只回过一次家,“工期这么紧,今年估计也回不去了。”

    铺轨工作都是环环相扣的,只要有一环没处理好,后面的活儿都无法干。“在经过地铁轨道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混凝土浇筑后,轨道由于固定住不能再进行大范围的方向、高低调整,因此前期的精准调试要求非常高。包括铺设的方向、标高、轨距等都有严格要求,精调要求范围控制值在正负1毫米以内”。”薛英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号线的铺轨施工采用“机铺”和“散铺”结合的方式,受场地限制,中铁一局负责的小西湖至东岗站铺轨区间,80%的工程靠“散铺”。龙门吊无法架设,吊装口口径过小,施工场地受限,轨排无法整段安装。这都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盘旋路、东部市场、小西湖至文化宫区间轨道的铺设全都是散铺。没有龙门吊、没有施工场地,我们只能将钢轨一根一根的吊入,在地下完成轨排的拼装。”谈到之前的铺轨作业,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轨道2标项目副总工程师张国兴说,“不过这也让我们倍加珍惜,东方红广场现在具备了较好的施工条件。”(记者 杜志超)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32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