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赫赫有名的贝勒爷在清末为何变得一文不值
2018年01月23日
来源: 新浪博客
【字号: 】【打印

    说起贝勒爷这个称呼,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有关清朝历史的电视剧中,这个称呼经常出现。最近一部电视剧非常火,里边的贝勒爷堪称通天级别的人物。那么贝勒爷究竟是什么爵位,贝勒爷在清朝等级森严的贵族秩序中(拓展阅读:清朝官职等级一览表),究竟属于什么级别。其实绝大多数贝勒根本没有权力,他们最多就是衣食无忧而已。

    在满语里,贝勒就是王子或者宝贝的意思。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根本没有相应的贵族等级制度。当时,只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都被成为贝勒。皇太极、阿敏等四人被称为四大贝勒,在这一时期,贝勒堪称是实权人物。1636年,皇太极称帝,清朝从而建立。在清朝建立以后,皇太极建立了一整套的贵族体系,贝勒的地位开始下降。

    皇太极建立了亲王、郡王等爵位,这些爵位主要分封自己的兄弟们,以及投降的明朝大将。不过这一时期,爵位制度并不完善。皇太极的儿子们都可以被称为贝勒,当然,已经封王的除外。在这一时期,贝勒也算上层人物。只有皇帝和亲王的儿子才能被贝勒,这一时期的贝勒爷,要么是在战场上作战,要么在各个衙门里。

    公元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在顺治皇帝在位期间,清朝的爵位制度逐步完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等都已经出现,而且强调册封。大家应该熟悉雍正的爵位,起初就是贝勒,由于排行老四,所以被称为四贝勒。但也有很多皇子没有爵位,官员们只能称呼十五爷、十七爷等等。在康熙、雍正时期,即便是皇子有的也没有爵位。但是到了乾隆以后,主要是皇子肯定封亲王,亲王之下是郡王,郡王之下才是贝勒。

    清朝为了防止爵位过分泛滥,有这样的规矩。每隔一代降低一级,也就是说,如果某位亲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只能是郡王,他的孙子只能是贝勒。这样几代下来,这个家族就没落了。在清朝的中前期,贝勒爷还算值钱。但是到了清朝的后期,随着皇室成员越来越多,贝勒爷这个称呼开始烂大街了。清朝后期的大部分贝勒,也就是有一份闲差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权力。

    当然,这要看自己家族是否显赫。如果自己的父亲是朝中重臣,那这样的贝勒爷确实有权力。但是绝对到不了通天的水平,清朝末期很出名的庆亲王,他年轻时就是贝勒。由于实在无法度日,连自己的朝服都当了。

    其实不但贝勒,那些没有实权的王爷也和富家翁差不多。清朝官场上有这么一句话,闲散王爷不如官。意思是那种闲散王爷什么都不算,清朝后期的实权人物就那么多。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3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