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代中国人的冰雪运动 千年不变的冰雪情怀
2018年01月23日
来源: 诗词中国
【字号: 】【打印

    中华民族自古便与冰雪有着不解之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不仅学会了抵御冰雪的严寒,更学会了利用冰雪、观赏冰雪、嬉戏冰雪,同时,冰雪也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精神价值体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中国古代都有哪些与冰雪有关的运动,去感受一下中国人千年不变的冰雪情怀!

    滑雪

    我国古代的冬季运动,先出现滑雪,后出现滑冰,滑冰是由滑雪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北方渔猎民族称冬季使用的滑雪工具为“木马”。木马分为两种,一种可以在雪地上滑行,叫“踏板”,后来发展为滑雪板;另一种可以在冰上滑行,又叫“乌拉划子”,后来发展为滑冰鞋。

    我国有关滑雪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大禹时期。《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四处奔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檋,上山穿的钉鞋;一说上山坐的滑竿一类的乘具。橇,根据《史记正义》解释,“橇形状如船而短小,两头略微翘起,人曲一脚,在泥上行进。”后人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把它改造成在冰雪上行走的工具,就成了雪橇。

    滑冰

    宋代时我国就有了滑冰运动,那时滑冰被称为“冰嬉”。《宋史·礼志》称:“幸后苑观花作冰嬉。”

    冰嬉到明朝时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明万历年间,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说:“阳德门外,冬至冰冻,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床或藁荐(草垫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飞。”“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正月十六,皇太子自宫中往见,即绝河冰坐拖床而过。”明宫词中也有关于冰嬉的描述:“琉璃新结御河水,一片光明镜面菱。西苑雪晴来往便,胡床稳坐快云腾。”

    明代时,京城人常在什刹海坐冰床赏雪豪饮,明朝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雪后,集十余床,垆分尊合,月在雪,雪在冰”,就描写了人们在雪夜冰湖上游玩、畅饮之情景。

    冰上运动会

    据金梁所辑(《满洲老档秘录》)记载,1625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举行了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

    据记载,努尔哈赤亲自主持了跑冰鞋的比赛。这天清早,宫内众人随着努尔哈赤来到浑河冰场,观赏冰上竞技。冰上比赛项目有冰上射箭、冰上武术等,其中有一种“双飞舞”,两人在冰上舞蹈,表演出各种姿势,舞姿优美轻盈,极为好看,形似今天的花样滑冰。冰上武术花样繁多,有叠罗汉、耍刀等等。参加冰上比赛的不仅有士兵和侍卫,也有贝勒夫人和兵丁的妻小。努尔哈赤常常高兴地以金银重赏参赛的人,他还在冰上设宴款待众人,直到黄昏才乘兴回宫。这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

    军事体育项目 ——“大阅冰鞋”

    清代时,北京一入冬季便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古都内外十里冰封,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城内的太液池、什刹海、御河等湖泊河流,城外的长河、通惠河、护城河等河道,都会结上很厚的冰层。

    每年的农历十月,清朝王室都要在北京的北海冰面上检阅八旗冰鞋营的滑冰技术,作为训练部队的内容之一。朝廷以包括北海在内的御苑三海作为场地,特意为“八旗冰鞋营”设计了一个冰上竞技军事体育项目,叫做“大阅冰鞋”。《日下旧闻考》中记载:“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国俗。”清代历任皇帝对此都非常重视,每年还要举行大典,亲临检阅“大阅冰鞋”。皇帝“大阅冰鞋”的地点,根据每年湖面冰冻程度的不同,具体地点也不尽相同,但是全都在西苑三海之内,如北海漪澜堂、五龙亭,中南海的瀛台,都曾是皇帝“大阅冰鞋”的地点。

    后来这种军事活动逐步演变成为一年一度的太液池冰嬉。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所绘的《冰嬉图》,是一幅极为珍贵的文物,画面描绘了花样滑冰和冰上杂技。花样滑冰的动作有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闹海、双飞燕等,杂技滑冰有射箭、爬竿、翻杠子、飞叉、耍刀、使棒、弄幡等。

    拖冰床

    紫禁城内皇家御用的冰床非常豪华气派,四周用黄缎包围,像轿子并带有门窗。冰床内还要用毛毡毯围成厚壁,床内设有貂皮软座。冰床下有夹层,内装炭火炉,使冰床成为一个豪华的暖床。

    受皇室的影响,原来在关外流行的冰雪运动在北京民间也迅速蔚然成风。由于隆冬时河流封冻,漕运停驶,纤夫为了生计,自制简易冰床做起拖冰床生意。他们的冰床大约像单人床大小,四周围有布帷或有伞盖,床内可坐二三人。乘冰床者多是富贵子弟或文人墨客,多为欣赏京城冬日的冰雪风光。文昭在《京师竹枝词》中称:“城下长河冻已坚,冰床仍着缆绳牵;浑如倒拽飞鸢去,稳便江南鸭嘴船。”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30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