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方日出西边雨: 周天子与郑武公演绎大剧
2018年01月22日
来源: 海叔说春秋
【字号: 】【打印

    春秋伊始的中原,郑国地处四战之地

    春秋伊始的中原,郑国地处四战之地,四方皆无屏障,以郑武公建立郑国为开端,便在中原的土地上披荆斩棘,以强盛之兵力攻伐四方,持续拓展土地疆域,当时地处郑国附近的东虢国,甚至也为郑国所灭。这个虢国当年曾经是周王国中非常厉害的诸侯,甚至数年之间都掌握着周王国最强大的军队,以天子诏征伐戎狄。在周幽王的镐京之乱中,虢国跟随周天子东迁至河南山西一带,尚且保存着相当实力,史载:“郑灭东虢,国君虢叔死于制”,虢国之灭即是郑国与周天子政治关系破裂的起源。

    周平王迁都洛阳,曾经承诺晋秦等国以土地,这是周天子放弃龙兴之地的昏招,但也是无可奈何的决策。周平王依托于晋秦等国,也才将戎狄部落驱逐出境,但散落在镐京周边的星星散散的诸侯国,大多已为戎狄所破,无法支撑周天子的政治管辖。周平王选择洛阳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其土地肥沃,且发展较早,更多的原因还是此地地处传统中原封国附近,而且都是那些最为强大的诸侯国,晋、卫、宋、鲁、齐等国,皆可就近救援,与那非姬姓姻亲的秦国相比,周天子选择东方的洛阳也在情理之中,而且西方和北方毕竟本来就是戎狄部落的出没地。这就是郑国因此而崛起的政治前提。

    周平王迁都洛阳

    很显然的是,郑武公和郑庄公都抓住了这样的好机会,以临近洛阳的地理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郑武公与周平王有着共同的仇敌,两人的父辈都是死在了犬戎的战争之中,而且双方互为扶持,在河南之地渐渐稳固,周天子的命运更像是依托于诸侯国的附庸,这些区域当年都曾是分封给诸侯国们的土地,周平王迁徙此地,也就自然影响到这些诸侯们的直接利益,那么如果依托郑国为自己冲锋陷阵,即在名义上和礼仪上都可赢得某种默契,因此周平王时代,郑武公和郑庄公开疆拓土,其实是周王室认可的。

    这种政治土壤的滋生,直接孕育了郑国的叛逆基因,更是孕育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战乱。郑国就是依靠这种大破大立的姿态,以近乎于外来者的身份,与中原各诸侯开战,甚至到后期直接与周天子开战,这里最深层次的原因,其实都跟周平王有关。郑国在攻灭郐国,攻灭东虢,并借此建立国家的过程中,郑国从未因为这些诸侯曾经与自己同属分封体系,而手下留情。面对这种中原格局,郑国也自培养出更多反叛传统的人物,与所有诸侯国的起源不同,郑国刚刚建立的数十年内,几代郑国国君都不是遵从周王国礼乐体制的君主。郑庄公、郑厉公、郑昭公皆非善茬,所谓有其君必有其臣,在这个阶段里,这些郑国君主的朝堂之中,也并不缺乏祭仲这样的奸雄式权臣。

    权臣祭仲

    祭仲对周天子根本就没有任何尊重之意,当年跟随郑庄公去洛阳面见周天子,天子赏赐稻谷十车,祭仲直接把谷子全部铺满战车,铺上绫罗绸缎,招摇过市,还到处散播谣言,说是周天子赠送十车绸缎,绝对属于老奸巨猾性的。这种态度反映出郑国君臣的态度,就是有郑国无天子,后来祭仲发动郑国军队偷偷跑到周天子的粮田中割麦子抢稻谷,就可见此时的社会思潮已经大大的不利于周天子。周平王如果不以怀柔政策应对各诸侯国,王室的生存空间就可能更为悲惨。当然祭仲对郑国也非绝对之忠诚,在其任内就曾在其主持之下几次为郑国易主,郑庄公死后,郑国更是缺乏可以擎制其权力的人物,也就直接影响了郑国的政治格局,几乎为祭仲一人所独持。齐桓公曾以“祭仲已死,郑国无人”为由,发动对郑国之战争,就可见郑国到祭仲执政后期的乱局,唯祭仲可控,其余诸臣,甚至郑国君主,都无力改变。《公羊传》载:“祭仲存则存矣,祭仲亡则亡矣”,这就是郑国悲剧的直接证据。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29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