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烽火戏诸侯:勤王的诸侯调转马头有何秘密
2017年12月26日
来源: 搜狐历史
【字号: 】【打印

    公元前770年,九岁的周平王在各路大军护送下,兵不血刃平安抵达洛邑,东周王朝开始了。

    郑国、卫国、晋国,恰好离洛邑都不远,周平王的母国申国也在并不遥远的南阳盆地,周平王终于感觉安全了。

    但是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周平王还必须洗刷掉弑父污渍。周平王弑父即位,后世文人墨客并未对这一恶劣行径口诛笔伐,究竟为何呢?

    周平王成年之后,通过太史的文笔,艺术化处理了这段历史。他将周幽王描绘成一个该死的国君,将褒姒描绘成妖女,将虢公鼓描绘成小人。

    大凡末代天子,一般都奢侈无度、穷凶极恶。夏朝末任天子姒桀,建造酒林肉池和长夜宫,杀个人像踩死只蚂蚁似的。商朝末任天子商纣王,建造摘星楼,发明各种酷刑,挖人心,逼人吃子女的肉。

    可是周平王的父亲周幽王,显然并无这些不良嗜好。周平王努力让太史营造一种周幽王时期,民不聊生,百姓痛恨周幽王的环境。

    可事实上,真正造成镐京和关中地区民不聊生的,是与申侯勾结的犬戎下山之后,对关中镐京掠夺所造成的,或者说关中民不聊生是周平王造成的,而不是周幽王。

    至于烽火戏诸侯,这完全是偷换概念,即便烽火戏诸侯是真实的故事,骊山上的烽火也不可能让关外的诸侯看见,而关内的诸侯已经没有几个有实力也愿意勤王的,有实力也愿意勤王的秦人,显然不是看到烽火而来。地处中原的卫国、晋国、郑国,以及地处陇西高原的秦人,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烽火的。

    总之,周幽王并不见得是什么穷凶极恶的国君,他没有周朝史书中描述的那么坏。

    再看褒姒,东周史书竭尽全力妖魔化褒姒,把褒姒描绘成,一个宫女与蜥蜴交合,历经数十年产下的妖女。由于古代无法解释神鬼,东周史书描写的这件事情最终被司马迁的《史记》收录,因此褒姒是妖女的传说就流传了近三千年。

    褒姒对待前任太子,并未赶尽杀绝,而是将太子送到母国申国。对比申侯和周平王入镐京后,一定要将褒姒的儿子姬伯服杀死,谁更狠毒,不难得出结论。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虢公鼓,被周平王抹得比炭还黑。

    虢公鼓是四大公爵国之一的国君,又是辅佐周幽王的三公之一,位高权重。按道理周平王的史书,称虢公鼓应该为虢公,而不是东周史书上直呼其名虢石父。

    周平王有意要误导后人:这个虢石父是一个被周幽王崇信的奸诈小人,他的出身低微。(改变虢公鼓在周王朝德高望重的身份,降低他的影响)不过1989年三门峡虢国古墓出土的青铜文物,让后人惊奇地发现,虢石父原来就是虢国国君虢公鼓!

    还有一个人物,周携王,十年后他将被晋文侯所杀。东周史书对周携王这个人物只字不提,以达到周平王是唯一天子候选人的效果。

    通过一系列篡改历史,周平王成了东周王朝的开国之君,坐稳了天子宝座。

    到春秋中期,孔子痛恨那样一个乱世,写道:“礼崩乐坏,王室式微。”

    关于“礼崩乐坏”,太史公司马迁更是直接写道:“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时期被杀的国君有三十六个,亡国的诸侯有五十二个。

    礼崩乐坏,就是从周平王弑父杀弟而即位、郑武公(郑突)抱杀父仇人大腿开始的。周平王和郑武公,正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

    不过周平王东迁,获益的人也不少,包括郑国、晋国、卫国、秦国、申国都是既得利益者。

    郑国,表面上是最大的获益者,与洛邑最近的郑国,很快成为了春秋一小霸。只是后来郑国被楚国削弱,战国时期又被韩国所灭,没有保全这次东迁的胜利果实。

    晋国,也是这次东迁的获益者,正是从此之后,晋国灭了周围大大小小数十个诸侯,成为春秋中原第一霸主。若没有三家分晋,晋国统一天下的概率非常大。

    卫国,继续稳定占据着大片富饶的土地,成为公爵国后,卫国地位仅次于周朝。不过后来卫国被赤狄侵扰,也没有保持住胜利果实。

    申国,看似是很大的获益者,但是自此之后申国与姬姓诸侯产生了永远也难以愈合的裂痕,以至于楚国猛攻申国几十年,没有一个诸侯救援。这就是报应啊!

    秦国,有了周朝的爵位,很快将名正言顺地占领虢国在关中西部的土地,并且一步步蚕食关中的土地,最后全据关中,再一步步统一天下。秦人统一天下的第一个必要因素,正是周平王东迁!

    周平王东迁,本是想通过一次迁都,重振周王朝雄风。

    然而周平王东迁,却成为秦国由小家族向大诸侯发展的转折点。凤凰涅槃,重生的不是周朝,而是秦帝国!

    

   上一页 1 2 3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16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