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史上战争最多、最频繁的一个王朝:唐朝
2017年12月15日
来源: 高山流水品历史
【字号: 】【打印

    战争是烧钱的游戏,古今中外,无论是哪个国家或政权,都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大唐帝国似乎是个例外。唐朝在其执政的290年期间,对内对外的大小战争无数,达到几乎无年不战的程度,而且并没有因战争而衰竭。下面就盘点一下唐帝国与周边十个较强劲对手的那些战争。

    唐与突厥之战

    唐与突厥的战争(620年—657年)是7世纪中国唐朝建立初期同突厥两个汗国——东、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主要的战役和事件有五陇阪之战(624年)、泾阳之战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战(639年)、阴山之战(640年)、庭州之战(651年)、唐灭西突厥之战(657年)等。战争期间,唐朝由开始的安抚和防御转为进攻,加之突厥内部的分裂和内乱,唐朝分别于640年和657年彻底击败东、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唐朝在原东、西突厥领地分别设立都督府和都护府。

    唐击吐谷浑之战

    唐击吐谷浑之战是发生在唐太宗贞观九年的一次唐朝对外战争。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进袭唐廓(治化隆,今青海化隆西南)、兰州,使唐通往西域的咽喉河西走廓受到威胁。李世民派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率军反击边,大败吐谷浑,唐军乘胜追击800余里至青海湖后班师。

    段志玄班师后,吐谷浑又卷土重来,于十一月寇扰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李世民大为震怒,下决心大举征伐吐谷浑。遂命右仆射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辖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诸道行军总管和归唐的东突厥及契苾何力等军征讨吐谷浑。次年闰四月初八,李道宗在库山(今青海湖东南)击败吐谷浑军。伏允烧尽野草,轻兵入碛。李靖采纳侯君集的建议,乘吐谷浑初败,人心离散之机,克服不利条件,穷迫不舍,一举将其击灭。分兵两路追击,亲率李大亮、薛万均等部由北路切断敌人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伏俟城;侯君集、李道宗等部由南路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北路军先在曼头山(今青海共和西南一带)大败吐谷浑军,斩其首领,再在牛心堆(今青海西宁西南)击溃吐谷浑军,接着又在赤水源(今青海兴海东南)再败吐谷浑,共俘斩名王数十人。

    南路军在沓无人烟地区行军2000余里,于五月间在乌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伏允,大破其众,俘其名王骁将。伏允向西败走,李靖部将契苾何力率骁骑千余追击,终于追上伏允,袭击其牙帐,歼数千人,伏允在绝境中自缢身亡。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斩天柱王,率部归唐,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唐西北边境得到安定。

    唐灭高句丽之战

    唐灭高句丽之战,是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百济和唐、新罗之间的战争。高句丽与中国的关系,可用“叛服不常”四字带过,一旦中原王朝强大时就采取称臣纳贡的恭顺态度;中原一旦有事或国家分裂,即乘机入寇侵掠,以收渔人之利。

    唐初,朝鲜半岛并存三个独立国家,北部为高句丽,南部偏东为新罗,南部偏西为百济。其中新罗一直与唐廷保持朝贡关系。贞观十七年九月,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40余城,并与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李世民派司农丞相里玄奖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拒绝,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

    战争分三个阶段:第一次战争(644年—645年)。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带着李世勣、李道宗和长孙无忌率军十万亲征高句丽。645年,唐太宗冲破高句丽的防线准备攻打平壤,似乎大功在即。 不料在安市(今辽宁鞍山),李世民由于受到安市城城主杨万春的抵抗,再也无法前行。由于寒冬恶劣天气和薛延陀入侵唐朝,唐军被迫返回。

    第二次战争(660年—662年)。唐太宗去世后,征讨高句丽和渊盖苏文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最大心愿。显庆三年(658年)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将兵攻高丽之赤烽镇,斩首四百馀级,捕虏百馀人。高丽遣其大将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以契丹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五百级”。显庆四年(659年)十一月,“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等与高丽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破之”。 661年派辽东道(初为浿江)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夫馀道行军总管萧嗣业等率军十余万渡辽水,与新罗联军由百济故地南北合击高句丽。由于铁勒入侵唐朝,唐军契苾何力、萧嗣业所部被迫返回。

    第三次战争(666年—668年)。乾封元年(666年),渊盖苏文去世后,渊盖苏文长子渊男生到前方视察军情备战。让两个弟弟渊男建和渊男产留守平壤。渊男建和渊男产趁大哥不在诬陷他叛逃到唐,并逼高句丽宝藏王通缉渊男生。渊男生走投无路,只好投靠唐朝并被唐重用。渊男生率领唐军攻打高句丽,以期望能夺回大权。总章元年(668年)渊男生率领唐军最终灭了高句丽。

    唐与吐蕃之战

    唐与吐蕃的战争,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发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今甘肃、青海、陕西一带)和西域(今新疆、中亚一带)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的长期作战。

    吐蕃与唐时战时和,几乎与二者存亡相始终。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唐太宗时期,双方发生一次规模有限的冲突,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处于守势,保住了西域;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守势。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后,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合围吐蕃,加之吐蕃连年征战,国势大衰,最后于877年分裂崩溃。

    其间,唐朝和吐蕃八次会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所以唐蕃关系又称舅甥之盟。

    唐、蕃长期作战的结果是:唐收复了陇右、河西,但由于受悍兵作乱、农民起义的困扰,对上述收复的诸州,不暇治理, 仅仅"名存有司"而已。此后在陇右、河西、唐、吐蕃、回鹘、党项所属各族人民杂居共处,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互相影响,民族融合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唐朝灭亡后,中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吐蕃也分裂为许多互不统摄的地方势力集团,直到13世纪中原汉地和吐蕃各部先后并入元朝版图,即不存在边界。

    唐与奚、契丹之战

    唐朝与契丹、奚等之战,是唐朝显庆五年(660年)到光启年间(885—887年),唐朝廷与契丹、奚、室韦等东北部族在今河北、辽宁西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进行的多次作战。

    奚、契丹在唐太宗时内附唐朝,建立了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660年,奚匹帝、契丹阿卜固叛唐,薛仁贵、阿史德枢宾、左武候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含珠率军平叛,斩匹帝、俘阿卜固。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反武周,杀营州都督赵文翙,在硖石谷之战、东硖石谷之战大败武周军,大将王孝杰坠崖而亡。契丹兵锋直达赵州。后武周联合突厥默啜消灭孙万荣,但是奚、契丹倒向了后突厥。唐玄宗即位,冷陉之战,唐军大败于奚。默啜死后,奚、契丹重新归唐。契丹可突于专政,驱逐都督、公主,废大贺氏、立遥辇氏,与唐朝为敌。唐朝设立幽州节度使、平卢节度使,防御奚、契丹。732年-734年,唐军重创奚、契丹,可突于被杀。安禄山就任后,挑衅两蕃,致使745年和亲公主被杀。751年,安禄山败于土护真水。安史之乱后,营州于761年陷于奚,平卢节度使南迁淄青,不服从中央的幽州节度使承担防御两蕃之任。

    唐与大食之战

    大食是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称呼。唐与大食是八世纪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当双方的扩张势力到了中亚时,两大帝国就有了接触。开元三年(715年),大食异密屈底波侵入唐的属国拔汗那(今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地区),与吐蕃共立阿了达为王,原拔汗那王奔安西求救。唐将张孝嵩率兵万余人,长驱数千里,攻阿了达于连城,阿了达携数骑逃入山谷。

    开元五年(公元717 年),突骑施(西突厥被唐帝国灭亡后在中亚重新崛起的一支突厥人)联合吐蕃和大食攻打唐安西四镇,三打一被唐朝再次击败。

    这两次战争,主动进攻的一方都是大食。大食虽然打了败仗,但并未受到重创。由此,唐、吐蕃、大食三股势力在中亚一带的角逐天宝年间渐趋严重,以至酿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以石国“无蕃臣礼节”为由,发动了对石国的战争,其实质是为了打击阿拉伯在中亚的势力。为了对抗高仙芝的进攻活动,阿拉伯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进行反击,高仙芝得到这个情报之后,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就有了怛罗斯(今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这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唐朝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

    战争的结果是唐军损失惨重,精锐损失殆尽。但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这说明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是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的。

    唐与突骑施之战

    突骑施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隋唐之际,归属于西突厥汗国。唐朝平定西突厥,原西突厥十姓部落在外敌的侵扰和内部的纷争中衰落,突骑施因而兴起,替代了西突厥十姓的地位,控制了原属西突厥的地域,成为影响唐朝西域宗主权的基本因素。

    突骑施苏禄政权自建以来,一直臣服于唐,成为阴止大食东进的屏障。双方关系破裂则是源于一起贸易事件。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交河公主(西突厥领阿史那怀道之女,苏禄可汗的夫人)派牙官赶着一千多匹马到安西去卖,并派人向安西都护杜暹宣读交河公主的命令,杜暹大怒:“阿史那怀道的女儿,有什么资格向我宣读命令!”把来人杖打了一顿,然后把人、马一并扣留;经过一场大雪,马匹全部被冻死。苏禄大怒,派军队进犯安西四镇。这时杜暹正好到长安朝见天子,由赵颐贞代任安西都护。赵颐贞据城自守;而四镇的百姓、牲畜和储物,全被苏禄抢劫一空,只剩一座安西城。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中国北庭(或吉木萨)都护盖嘉运发起讨伐突骑施之战,苏禄部下或降或叛,苏禄在内忧外患中,为其下大首领莫贺达干所杀。都摩度拥立苏禄可汗的儿子骨啜为吐火仙可汗。攻打莫贺达干,莫贺达干求救于盖嘉运。盖嘉运则于次年八月十五日攻克了吐火仙所在的碎叶城,擒获了吐火仙可汗。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三月廿八,盖嘉运带吐火仙到长安献捷,唐玄宗赦免吐火仙,封他为左金吾大将军,以阿史那昕为十姓可汗。莫贺达干为突骑施可汗。莫贺达干以为唐朝会封他为十姓可汗,不服阿史那昕,起兵叛乱。在盖嘉运的威胁利诱下,莫贺达干表示接受。突骑施至此分裂,并为唐所控制。

    唐与南诏之战

    唐与南诏之战,是8世纪、9世纪唐朝与南诏进行的三次战争。南诏国位于云贵高原,是在唐廷的支持下吞并另外五诏,统一洱海地区而建立起来的政权。当南诏羽翼丰满,开始东进占据滇池地区后,其日渐大增的实力,引起唐王朝的不满。

    天宝十载(751年),唐王朝派鲜于仲通兴师讨伐南诏。鲜于仲通遂率8万大军进击南诏,由于鲜于仲通自恃兵多将广,数次拒绝南诏的求和,迫使南诏被迫向吐蕃求援。四月,在诏、蕃联军的夹击下,唐军兵败西洱河(即洱海),“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南诏方面亦损失惨重,云南自曲、靖二州以下东爨居地被唐兵破坏。战后,南诏转而投靠吐蕃。

    天宝十三载(754年)六月,唐诗御史剑南留后李宓率7万大军再次进讨南诏。南诏采用诱敌深入、坚壁不战的策略,使唐军兵疲粮尽,瘟疫流行,在还军途中被南诏军全歼,李宓被擒(一说沉江而死)。次年,“安史之乱”爆发,唐一时无力顾及西南,阁逻凤趁机统一了云南。

    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南诏、吐蕃联兵20万分三路进犯西川,企图夺取成都。此时,中原内乱早已结束多年,唐德宗李适派名将李晟率5000精兵南下,与驻川唐军配合,大败南诏,斩首6000级,并一鼓作气,把诏、蕃联军赶过大渡河。战后,南诏元气大伤,吐蕃却将惨败的罪责归咎于南诏,年年向南诏征收重税,还占据了南诏的险要之地,设立营堡,南诏重新考虑归附唐廷。

    贞元九年(793年),南诏王异牟寻派遣三批使者分别取道今四川、贵州和越南,前往内地,向唐王朝表示归附。这三批使者都安全到达了成都。十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节度巡官崔佐时携带唐德宗诏书,出使南诏。十年正月初五,异牟寻与崔佐时在点苍山神祠会盟,结束了唐与南诏对峙隔绝40余年的局面。

    唐与回纥之战

    回纥是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祖先为汉代和三国时的丁零和呼揭,到南北朝后期到隋代,回纥人又演变为回鹘。回纥在唐朝前其他与唐的关系十分友好,“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是借助回纥的力量里应外合才打退了叛军,从而平定了叛乱,但是后来,回纥却反过来进攻唐朝。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二月,回鹘发生内战,回鹘乌介特勤率领靠近回鹘牙帐的十三部落南迁,到唐朝边塞的错子山(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三百里)自立为可汗。九月,唐廷诏命河东、振武军队严加防范,并给乌介谷米2万斛,助其度荒。十一月,回鹘乌介可汗带兵劫杀了送唐太和公主南归的达干等人,把公主作为人质,游牧于天德军城一带。

    乌介可汗无力复国,想停留在唐朝边疆,并提出要求借天德军城游牧和借兵复国。唐武宗命右金吾大将军王会等人前往慰问,赈济米2万斛,但拒绝了乌介可汗的其他要求。

    会昌二年(842)二月,回鹘再次奏请赈济粮食,要求寻回被吐谷浑、党项掠夺的人口,并再次请借振武城。武宗诏谕城不能借,其他可以应接处理。为防备回鹘突然入侵,唐命刘沔为河东节度使,金吾上将军李忠顺为振武节度使。三月,回鹘咀没斯诱杀了内部劲敌赤心和仆固。那颉啜收留赤心之众7000帐向东逃去,侵掠唐边。四月二十日,咀没斯率特勒、宰相等2200余人归顺唐廷,被任命为左金吾大将军、怀化郡王。

    五月,那颉啜率其部至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境,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奉密诏讨击回鹘,遣其弟张仲至率兵3万迎战,大破回鹘军,斩首不可胜计,全部收降其7000帐。那颉啜逃遁,后被乌介可汗擒获斩杀。八月,乌介可汗率兵南下,突然进入大同川,掠夺杂居在河东的戎狄各族牛马数万头,转战至云州(治云中,今山西大同)城下,云州刺史张献节闭城自守。

    会昌三年(843)正月,乌介可汗兵临振武,刘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马使王逢率沙陀朱邪赤心三部及契苾、拓跋3000骑兵袭击回鹘牙帐,刘沔亲率大军随后跟进。石雄到达振武城后,派人从城里向城外挖凿10余个地道,于半夜引兵从地道杀出,直攻可汗牙帐。唐军进至其帐下,回鹘兵才发觉,乌介惊慌失措,弃辎重逃走。石雄率兵追击,十一日,在杀胡山(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子罕山)唐军大胜。回鹘兵被斩首万人,收降2万余人,乌介被枪刺伤后带数百骑向东北方向逃去,归附黑车子族,其溃散部队多向幽州军投降。此后,唐北部边境稍为安定。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117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