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半个圣贤曾国藩:细火慢熬才是人生的真谛
2017年12月12日
来源: 寻匠之美
【字号: 】【打印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这副对联是曾国藩的弟子对其一生的评价。

    作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清王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连毛泽东都对其评价甚高:“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曾国藩说:“做人一定要像人。”子欲为事,先为人圣。民间俗语也常讲:要成才,得先成人。

    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事,切勿本末倒置。宋朝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而曾文正公一生的做人做事之道也足以让每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滴水穿石,持之以恒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大界白杨坪的一个地主家庭。这里虽山清水秀,风景壮美,然而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曾国藩曾作诗描述此地为“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

    在他的父亲曾麟书之前,几百年间,这里连个秀才也没出过。不但“无以学业发明者”,也没有出现过大富大贵之族,几乎是一处被人遗忘的角落。

    曾麟书兀日穷年,攻读不懈,却连考了十七次秀才都失败了。好不容易在四十多岁才中了秀才。

    家族基因使然,曾国藩的天资并不高,读书时可以说是非常笨。

    他自己说自己“余性鲁钝”“秉质愚柔”,梁启超则说他“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左宗棠也说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

    如此笨拙,学习起来自然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上。他就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背。

    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窃贼,就潜伏在他书房的窗檐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行窃。

    可是贼人在屋外等了又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

    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背完便扬长而去。后来曾国藩还借此事调侃自己:幸而天生不聪明,否则便要走上歪门邪道了。

    曾国藩能够靠读书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

    因而他另辟蹊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没有什么技巧,也不走任何捷径,靠的完全是一种持之以恒的韧劲。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正是凭借这份坚忍不拔的恒心和毅力,曾国藩让自己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一个资质平平的人渴求伟大,这并不是痴心妄想。但你要挺住,忍住,“打落牙齿和血吞”。坚持到底,付出终有报偿。

    勤以修身,正己化人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曾国藩在军中时,要求自己早起,每日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风雨无阻。

    他对将士们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他每天都写日记以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他还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坚持看不下十页的史书,饭后写字不下半个时辰。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曾国藩还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他一生共写了近1500封家书,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自己的弟弟和子女。

    勤以言传身教。大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然一窍不通,也会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努力学习。

    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纪泽总是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讲解经史典章;每日再忙,都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家人。

    如此好家风,也难怪曾家后代人才辈出。

    耍弄机巧、好走捷径,于是便如墙上芦苇般,头重脚轻根底浅。聪明反被聪明误,只有踏实走好脚下每一步,才不会在遇到悬崖时万劫不复。一勤天下无难事,此乃为人处世之根本。

    适可而止,留有余地

    曾国藩的幕僚里,有一个四川人,名叫李鸿裔。其人才华横溢、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深受曾国藩的器重,甚至允许他随意出入自己的秘室。

    有一天,曾国藩外出陪客,李鸿裔进入曾国藩的秘室,在其桌案上看到了同僚所撰的一篇《不动心说》。

    为了标榜自己的清高,同僚在文中写了这么两句:“使置吾于妙曼娥眉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动。又使置吾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厚禄之心否乎?曰不动。”

    李鸿裔看到这里,很是不屑其人之虚伪,于是提笔在旁写了一首打油诗:“妙曼娥眉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写罢,掷笔而出。

    曾国藩送走来客后,返回秘室,看到李鸿裔题字,遂令中军官持令箭即刻去追李鸿裔。

    追到李鸿裔之后,曾国藩厉声告诫他:“此辈皆虚声纯盗之流,言行必不能坦白如一,吾亦知之。”

    但为什么我还要养着他?这类人没揭穿其心,他仍然是朋友,如果揭穿了,那就很可能摇身一变,成为敌人,甚而会招来杀身之祸。

    明白了曾国藩此举的用意,李鸿裔信受奉行,自此不再自鸣得意,轻举妄动。

    佛曰:"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看破而不说破,前者是精明,后者是厚道。做人厚道一些,也是给自己留退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行不至绝,言不极端。什么都说尽了,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也许可以因此成功,但等到眼前无路想回头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无处可退了。情留一线好见面,才是为人处世的中庸之道。

    欲成才时先成人,世事洞明学问深。

    勤能补拙是良训,天道酬之功始成。

    曾国藩出身农家,天资平庸,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甚至被人推崇为“为千古第一完人”。

    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清廷封其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不仅在波诡云谲的政治漩涡中全身而退,更于去世之时获得国葬的最高优待,福泽绵延子孙。

    观其一生,“恒”与“勤”二字始终贯穿其中——学贵有恒、做事以勤。只管耕耘,莫问收获,最终一步一步,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一马平川,细火慢熬才是人生这锅五味汤的真谛。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098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