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太宗命人制作百家姓 国姓李氏仅列第三
2017年12月12日
来源: 搜狐历史
【字号: 】【打印

    贞观六年(纪元632年)唐太宗勅命制作《氏族志》,调查天下名门世家所付与家世等级中,仍然是清河崔氏被推第一,范阳卢氏第二,唐朝国姓陇西李氏仅列第三,震怒的太宗亲加修改,抑压崔氏为第三,与李氏倒易。

    至次代高宗而续有《姓氏录》的再编定,姓氏排列次第再调整。 虽然此一大事的背景,也与唐朝抑或其先行朝代隋朝开国期,包括两朝代各别的创业主杨氏与李氏,所有活跃于其时的权力世族,于五世纪北魏世族固定化形成基盘的社会地位上,都仅系二、三流而非一流世族有关,此从《氏族志》最早的编定可知,也因而招致太宗的赫然斯怒。

    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然而,用政治压力对世族地位重加组合,固不失为大打击,却非绝对有效,尤其关于毁坏名门久已深厚的社会根底。所以,通唐朝一代,崔氏、卢氏等一流名门望族受社会尊敬的事实与社会习惯仍在,其完全没落,须连续经过黄巢之乱与五代军阀动乱的唐末以来大变革期。

    然而,前后十个世纪左右的豪族—世族—望族盛极而衰,瓦解其最后堡垒的动力,则不得不注视系唐朝正面加诸名门世家压力的强烈意志表现,强力中央集权制国家必需与必然的方针。

    南朝世族早便自坏,北朝系世族的阶级高墙也自隋朝而至唐朝,着手拆除,其手段,端恃强力的政治力剥夺其所附着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特权,对其根源的社会门望,则顺随一流世族与大门阀,所谓“四姓”的政治权威原自北朝崩坏期先已失坠,隋唐开国结合的都属原二、三流世族的趋向,于唐朝断然续以“功勋”、“贵戚”的政治准则替代,由国家改评氏族等级高下以加制压。

    唐文宗曾感慨,我李家两百年天子,还不如山东的豪族。    唐文宗在位时期,想为皇太子迎娶另一大豪门荥阳郑家郑覃的女儿。可是郑氏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不和李唐联姻,抢在唐文宗正式提亲前,就把女儿嫁给了崔家的孩子。当时那崔氏的嫡系家长,在朝廷不过是九品芝麻官。唐文宗听到这个消息,又羞又怒。他召见阳郑覃,训斥他说:“朕向你们郑家提亲,乃是为皇太子选妃,你却玩如此手段,到底什么居心。听闻朝廷大臣,都不愿意和朕做亲家,这是为了什么?想我李唐皇族乃天水李氏,也算是陇西李氏一脉。陇西李氏乃是和你们郑氏、崔氏齐名的五大门第,有哪里配不上你们郑家?"

    抑且,唐朝开国功臣,亦即所结集世族的籍贯为偏向关中,所以原最大势力的山东世族又便是最主要打击对象。于此,《新唐书》高士廉传是篇值得注目的文献:

    初,太宗尝以山东士人尚阀阅,后虽衰,子孙犹负世望,嫁娶必多取资,故人谓之卖婚。由是诏高土廉与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责天下谱谍,参考史传,检正真伪,进忠贤,退悖恶,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右膏梁,左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千五百六十一家,为九等,号曰《氏族志》,而崔干仍居第一。

    帝曰:我于崔、卢、李、郑(即“四姓”)无嫌,顾其世衰,不复冠冕,犹恃旧地以取资,不肖子偃然自高,贩鬻松槚,不解人间何为贵之。齐据河北,梁、陈在江南,虽有人物,偏方下国,无可贵者,故以崔、卢、王、谢为重。

    今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货旧门,向声背实,买婚为荣耶?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爵为公卿大夫,世世不绝,此谓之门户。今皆反是,岂不惑耶?朕以今日冠冕为等级高下。

    遂以崔干为第三姓,班其书天下。

    高宗时,许敬宗以不叙武后世,又李义府耻其家无名,更以孔志约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广类例,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叙所以然。以四后姓、酅公(隋之后)、介公(北周之后),及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孙,余属不入,改为《姓氏录》。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缙绅耻焉,目为勋格。

    义府奏悉索《氏族志》烧之。又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婚。

    先是,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宝等为冠,其后矜尚门地,故《氏族志》一切降之。王妃、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未尝尚山东旧族。后房玄龄、魏徴、李勣复与婚,故望不减。然每姓第其房望,虽一姓中,高下悬隔。李义府为子求婚不得,始奏禁焉。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婚家,益自贵,凡男女皆潜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世以为敝云。

    河中之水歌

    梁武帝萧衍(南北朝)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于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可以显知,社会意识究非政治力量可以驾御,世族可因国家干预而丧失外延的诸势力,基础的社会地位仍然牢固,愈是原一流名望大族愈受尊敬的社会意识仍然强烈,即使勋贵之家,也仍以攀婚为荣。

    望族终于没落,时间固非在唐朝,种因却便自唐朝。政治压力不能毁坏名族的社会基础,程度上的损害则不可避免,前引《新唐书》高土廉传已谓“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同书李义府传说明更明晰:“官至五品,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进者,悉入书限”,已是门第高下依凭的谱系混淆原因之一。

    之二,流行的赐姓影响,战史上伟大统帅之一的徐世勣受赐国姓,又避太宗名讳去“世”字而以“李勣”闻名,以及另一开国功臣突厥可汗近支血族阿史那大奈,以原突厥特勤身份归化,从秦王时代的太宗荡平群雄,赐姓“史”,都是因赐姓变更族谱之例。

    愈益严重的,自唐朝中期以来义儿风习炽盛(于亲生子外,加养异姓子改己姓,入家系,以达增大家族势力的目的,至五代而达盛行高潮),更于姓氏、家世、谱系制造大紊乱。门第命运,注定日暮途穷。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09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