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生活总要亲口尝一尝 才知道什么叫“丰沛”
2017年12月06日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打印

    1

    夭夭是我的高中学姐。认识七八年,她一直在折腾,流浪,开店。在大堡礁晕过船,在摩洛哥中过暑,在巴西贫民区拍过纪录片。

    朋友圈里,她不笑,很高冷,疯癫起来就破功。隔三差五一副“好累好累我不行了”的样子,过一阵又不知哪来的元气,不眠不休。

    这几年,环绕身边的那堆小伙伴们,纷纷恋爱结婚生娃。她却好像不会老,背上包就是全部家当。打电话唠嗑,那头的她嘻嘻哈哈,说在老城区的巷弄里打理出一家店,和周围的煎饼摊子、老五金店、熟食铺子什么的打成一片,每天吃喝都不愁。

    “这就像是加减题,我没法样样兼顾,不如做减法,留下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的,let it go。”

    那会儿,我是她的迷妹,但并不解其中深意,只是眼冒星星地以为,她不把自己往流水线的模子上套,不打鸡血也不灌鸡汤的样子真的很美啊。

    直到后来,我和身边人因为现实分隔两地,车站里眼泪洒了一地;去往陌生国度,没钱又水土不服,恨不得一口莲子汤下肚……忽地想起来她说过那些话。我也是慢慢才清楚,选择这东西,没有对错,只有不同。

    汲汲以求之物,有人俯身便拾,有人力争可得,有人无解亦无缘。既然笑和哭都由己造,拥有时珍惜,便胜过追逐不得之苦。就算失去,也是际会。

    2

    之所以提到这些,是最近遇到了不少类似的困局:

    “你能告诉我,以后我适合做什么吗?考研还是去工作?”

    “男朋友很爱我,但他家里条件不好,我们要在一起吗?”

    “听说写爆款文很赚钱,以我现在的水平,你看能月入多少?”

    ……

    时常会收到小伙伴的私信,问我该怎样从一段苦恋中走出来,如何做一次心仪的选择。我很少立即回复,而会隔一阵子,再询问。

    一来觉得人越是迷茫时刻,越容易听信外人的指点,我没法贸然为你下判断;

    二来彼此生活圈不重合,虽能感同,却无法身受。如果不顾实际地说这说那,其实是种不负责。

    有时,我也会追问几句:“你自己想到或者做到哪一步了呢?”往往这时候,对方会陷入长久沉默,或是匆忙转移话题,反问我:“如果出错了怎么办?”

    但说实在的,这种迫切却盲从的心理,很容易被人加以利用。细看起来,某些所谓的 “人生建议”,不过是逻辑学和心理学的字面游戏,无外乎以“过来人”的微弱见识给你指指点点。若是一味听信,难免被无底线的忽悠和无意义的煽情牵着鼻子走。

    到最后,会发现,所有的是非对错,不过是一场接一场的“幸存者偏差”,你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虚伪就像糯米纸,裹在足够甜腻的糖果上,掩藏着酸到咯牙的怯懦——

    你只想不做,光顾着陷于纠结情绪,从未深思解决方法。如此一来,心事弯弯绕,没把别人绕进去,先把自己绕晕了。

    3

    “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很多次,我尝试着,回过头检视自己。

    从前背包自助旅游,确定某一国或某几国为目标,恨不得把所有抵达方式、门票价格、吃喝玩逛之类的攻略收藏下来,唯恐行程不如所愿,留下缺憾。

    可渐渐地,当我独自去往长途漫旅,目的地却变得不再重要了。世界那么大,拜访了一些去处,必然会错失另外一些。既然疏漏在所难免,不如尽量享受眼前美好,兵来将挡地应对烦心琐事。

    甚至我以为,每个人的生命里,都需要这样的“事与愿违”。那些心焦,那些痴念,也许是北上广打工的青年下了班,街巷口的一碗瘦肉粥;也许是蜗居的旧宿舍里,墙上一张明星海报;也许是荒山深林迷路处,和老喇嘛的半夜闲聊……

    就像在玩沙盘游戏,你有参考答案,却没标准答案。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有什么样的体验——

    事实上,你不必一头扎入拥堵的操场,鸣枪逼迫向前跑;不必刚毕业就急着赶往最紧俏的行业;更不必二十出头就被催相亲,择一人终老。

    只有你自己,处在真实的生活观和社交圈里,才能明白一件事到底值或不值,要还是不要。

    二十岁之后,你就是自己的“过来人”。多尝试,多体验,多试错,才是解锁成熟期的唯一密钥。就算独自旅行很辛苦,生病没人陪很心酸,遇人不淑很倒霉,也是不可多得的机缘。

    生活,总要亲口尝一尝,才知道什么叫“丰沛”啊。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06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