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什么不趁虚进攻刘备
2017年12月01日
来源: 搜狐文化
【字号: 】【打印

    曹丕想打孙权不是一天两天了。

    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就开始想着平定南方。赤壁之战前,在进攻荆州的时候,其实曹操的主要目标就不是荆州,而是东吴的孙权。这也是曹操在战前训练水军的目的。进攻荆州,曹操不需要事先大量训练水军,主要是陆战。只有强攻东吴,才需要大规模的水战,才需要事先训练水军。

    但是曹操还没开始南征,刘表突然去世了,曹操就抓住机会赶紧开始南征,在新野和樊城击败刘备,追到当阳又击溃了刘备的主要军队,抢占江陵,迫使刘备无法隔江与曹操对峙,只能退往江夏。这时候,曹操的主要目标就是借着荆州居上游之重的地理优势,乘势而下,水陆并进,一举消灭东吴,毕其功于一役。

    赤壁之战后,孙权与刘备联合,攻占南郡,迫使曹操势力退到长江以北,刘备趁机抢占了荆州的一部分,成为之后立足的根据地。在此之后,刘备和曹操之间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双方都没有相互进攻。曹操忙着在北方讨平乌桓,平定关中,刘备则从荆州西进,攻占了益州。一直到刘备进攻已被曹操占领的汉中,双方才再次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汉中之战。

    从赤壁之战结束,到汉中之战爆发,这段曹刘双方各自忙各自的时期,曹操的判断显然认为刘备已经不足为患,所以把除了应付北方各地出现的叛乱之外,主要精力都用于进攻孙权。这期间,曹操先后进攻孙权五次,孙权也主动进攻曹操一次,也就是张辽成名的合肥之战。

    由于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大获全胜,迫使曹操退出汉中地区,在秦岭以北地区采取防守姿态,刘备的势力一时之间达到巅峰。

    这时候,刘备如果想进一步进取,就有两个选项,一个是继续进攻曹操,一个是进攻孙权。刘备认为应当进攻孙权,先小妹孙权,统一南方,最起码的是将孙权赶出荆州,完全占领整个荆州地区。而诸葛亮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不应该主动进攻孙权,而应该北伐曹操。

    但无论东进还是北上,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汉中之战,刘备方面的消耗是比较大的,都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休整。但刘备还没回到成都开始休整,下一步的行动方向还没有在内部形成统一意见,关羽就已经开始北伐了。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但仍然抢下了一部分荆州的地盘,主要是襄阳和樊城。这样一来,无论是谁占据荆州,都会因为缺乏在江北的根据地,北上进攻曹操,都必须先在襄阳坚城之下苦战。

    这也是后来关羽北伐失败的原因。只有攻下襄阳,才能读过汉水,直出中原。曹操在关羽北伐初期并没有急于救援,也就是因为曹操认为,关羽能够出动的兵力有限,又有帐下第一大将曹仁镇守,关羽不足以攻下襄阳。

    但是关羽围攻襄阳,曹仁苦战几个月,也未能击退关羽,曹操不得已,才开始抽调军队增援襄阳。这时候,曹操在关中的军队是不能动的,能够用的机动兵力也刚从汉中回来不久,需要休整,所以先派于禁率领一部分军队增援,后续又派了徐晃。

    没想到关羽大发神威,在襄阳城下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襄阳城被淹,也差点就被攻破了。很显然,如果关羽真的攻下襄阳,进取宛城,威胁洛阳,孙权再继续在江淮一线主动进攻,曹操方面的形势就很危险了。

    但三国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三方博弈,各自有各自的算盘。站在孙权的角度,这时候的选择也是两个,要么继续进攻江淮,牵制曹操,协助刘备北伐,要么趁关羽被困坚城之下,趁虚偷袭荆州。结果,孙权选择了后者。

    因为对孙权来说,关羽在荆州是高悬在东吴头上的一把刀,随时掉下来都会威胁到东吴的安全,而进攻江淮又很难成功,孙权并不抱太大希望。所以,孙权选择了趁机拿下荆州,把自己的篱笆扎紧。

    既然要进攻荆州了,孙权知道曹操现在也怕刘备进攻,就先遣使和曹操联系,奉表称臣,并且主动劝进。三国之间的形势在这段时间,从孙刘联盟共抗曹操,变成了孙曹联盟共抗刘备。这是因为,这时候刘备一方变成了主动进攻的一方,而孙曹两方都面临着被动防御的局面。

    所以,在偷袭荆州、擒斩关羽前后这段时间里,孙权对曹操一方表现得非常恭顺。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孙权又继续遣使进贡,继续劝曹丕代汉,屈身事曹。为什么呢?因为孙权清楚,虽然他夺取了荆州,但刘备不会善罢甘休,必然出兵进攻,孙权要事先做好外交工作,稳住曹丕,以安心准备即将到来的和刘备的大战。

    夷陵之战初期,刘备军势很盛,孙权感觉压力很大,对曹丕各种低声下气,称臣纳贡,曹丕提的要求不管是什么,都一口答应。这其中,就包括答应送儿子到曹丕那里为质。但是到夷陵之战后,孙权击败了刘备,孙权的脸就变了,质子也不送了,之前提的要求也推三阻四。于是,曹丕决心讨伐孙权。

    这时候,曹魏和孙权分别在荆州和江淮两个方向对峙,和刘备一方则只在汉中方向对峙。孙权在荆州方向则同时面临着刘备和曹魏两方面的压力。刘备在夷陵之战后,收拾残兵,退守白帝城,一方面时抵御追击而来的吴军,一方面也是在等待机会出兵报仇。

    所以,听到曹丕出兵的消息,刘备也写信调戏陆逊,说如果他也学孙权,这时候主动配合曹魏,进攻孙权,结果会如何?陆逊回信表示不接受调戏,说你刚经历夷陵之败,就不要吹牛了。

    《三国志·陆逊传》注引吴录:刘备闻魏军大出,书与逊云:“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逊答曰:“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馀,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刘备这时候再次表现出了他以汉室正统自居所应有的“汉贼不两立”的气魄,在曹丕进攻孙权时,并没有配合曹丕,进攻孙权,而是敛兵自守,作壁上观。

    再回头来说曹丕。

    在孙权偷袭荆州、擒斩关羽之后,孙权的势力猛然增加了。这时候曹丕面临的选择也无非是两个,要么是协助孙权,在汉中方向进攻刘备,要么是进攻孙权,遏制孙权势力的扩张势头。

    曹丕的选择是借口协助孙权讨伐刘备,但实际上是准备进攻孙权。所以,夷陵之战前后,曹丕也调集军队,主要是在荆州方向。

    夷陵之战胜利后,吴军内部也出现了意见分歧。徐盛、潘璋等人认为,曹丕不会主动东吴,吴军现在应该乘胜追击,继续进攻刘备,可以一举擒获刘备。但陆逊、朱然、骆统等人则清醒的认识到,曹丕不会纵容孙权和刘备之间的均势被打破,现在已经在荆州地区集结的曹魏军队名义上是帮孙权抵御刘备,实际上是来进攻孙权的。

    从曹丕一方的角度看,夷陵之战后的态势已经变成了吴强蜀弱,进一步的危险就是孙权乘胜追击,真的直取益州,如果出现这种局面,曹丕一方如果也想参与瓜分刘备势力,只能从汉中进兵,但汉中道路崎岖,粮运困难,就算是灭了刘备,曹魏也分不到什么。

    所以,这时候对曹魏来说,理性的选择就是打压孙权,迫使孙权放弃彻底消灭刘备势力的打算,继续保持着南方分割为两部分的局面,而不是变成一个统一的势力,一心一意的对抗北方的曹魏。而且,进攻孙权还有一个有利的条件是,刘备刚被吴军击败,有可能出兵报仇,客观上协助魏军作战。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魏军就有可能在荆州方向击败吴军,进占荆州的长江以南部分。上一次赤壁之战是吴军击败曹操,最后得利的是刘备,现在如果是朝这个方向发展,那么就会是吴军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曹魏在荆州得利。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04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