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为什么只存在了38年
2017年11月29日
来源: 历史大学堂
【字号: 】【打印

    隋朝(581年—618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建立隋朝。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并进而统一的朝代,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中国重新进入大一统时期,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之一,然而就是如此富庶和强大的王朝,却只存在了三十八年,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

    关于隋王朝的灭亡大多数史学家归因于炀帝的暴政和三征高丽。在我看来大隋灭亡始于高祖成于炀帝。表面上看好像是炀帝继位后瞎折腾搞的帝国崩溃,其实不然,当年汉武帝刘彻讨伐匈奴用了四十四年的时间,期间也未曾出现天下大乱,而杨广讨伐高丽的时间不超过十年,真正的原因恰恰出在杨坚身上。

    第一、首先杨坚得位不正,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隋文帝夺取天下的道路并不光彩,他是从自己的外孙手中夺取的北周的天下。清代史学家赵翼曾经说过:“古今得天下之易者,未有如隋文帝者 ”。因为文帝当年是靠欺负孤儿寡母的身份上位的,所以他就缺乏自己的亲信团队,这就导致隋文帝本人猜忌心很重,因为他总担心有一天别人也效法他的所作所为去夺大隋的天下。

    这种情况到文帝晚年尤其严重,著名大臣高炯失去了文帝的信任,隋初“四贵”之一的虞庆则就被文帝以谋反罪而杀害了,上柱国史万岁也被文帝冤杀。这些隋朝的功臣旧部相继被文帝杀害,隋朝上下文武百官心肝俱颤,唯恐不日就会被文帝盯上。对于这种生活,很多大臣不敢惹怒隋文帝,再无一人敢站出来说文帝的不是,文帝一时独大,没有束缚,更加任意妄为。试想在这样的朝廷工作一不小心都会有掉脑袋的风险,哪位大臣还敢犯言直谏指出皇帝的过错,且文帝晚年文帝晚年尤其喜欢在宫里使用廷杖,几乎每天都有人被打。

    对大臣苛刻罢了,隋文帝对于自己的亲生骨肉也是充满着不信任,他先是软禁了自己的三儿子杨俊,接着废掉了太子杨勇,幽禁在东宫,还将四儿子杨秀贬为庶人,判终身监禁。他的儿子死的死,关的关押,其他子孙也遭到祸及,最后几乎都被杀死。

    第二、国富民穷,国家与民争利,老百姓生活艰难。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

    隋朝很富有,隋文帝杨坚执政期间,使用大索貌阅是清查户口,这样逃户现象大大减少,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隋朝府库中积聚了数量庞大的粟帛。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我们在感叹隋朝的富裕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思考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国家赋税收入充足,这就意味着老百姓口袋里的存款是不是下降了。隋朝的富裕仅仅体现在国家财政收入和粮食储备的增加,而百姓的收入是否增加,百姓是否从经济发展中的得到实惠呢?另外官吏残暴,遇到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税收未曾免却,文帝设置仓库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灾荒,可是当灾荒来临时他却舍不得打开仓库赈济百姓,相比隋朝,大唐帝国并不是最富裕的时代,但是唐朝的统治一直坚持藏富于民的政策,这也是大唐帝国能够存在近三百年的一个根本原因。

    第三、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纷争激烈,隋文帝的改革引发了贵族反叛。

    尤其是文帝实行的大索貌阅清查户口,自南北朝以来,户口隐漏日趋严重,国家所能直接掌握的劳动力减少,而地方豪强地主占有的人口增多,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力量。如在北方,由于规定未婚只缴半租,有的地方户籍上都不见有妻子的登录。有的豪强大族,一户之内有数十家,人数多达数万,国家赋税收入因此而锐减。隋文帝通过均田制和佃户制度让百姓逐步脱离豪强,能为独立的纳税人,这就损害了地方大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

    隋唐时代,从汉魏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的形成,尤其是关陇贵族在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影响着国家政局的走向,而杨坚本人也是关陇贵族的一员,隋文帝的极力推行的科举制都是有利于历史的发展,但是他却得罪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但是他进行的过快,导致统治阶级矛盾尖锐,要知道隋唐时期中国是一个贵族和皇帝共治天下的时代,失去了贵族的支持,也即意味着会削弱自己的统治基础。这也是隋朝末年各路豪杰纷纷割据大隋顷刻间土崩瓦解的重要原因。

    第四、统一全国后采取高压政策。

    时苏威受命巡抚江南,《北史·苏威传》称:"江表自晋已来,刑法疏缓,代族贵贱,不相陵越。平陈之后,牧人者尽改变之,无长幼悉使诵五教。苏威加以烦鄙之辞,百姓嗟怨。使还,奏言江表依内州责户籍。"当时江南地区陈朝采取的是比较宽松的治理方案,隋朝统一后坚持推行自己的政策,但是这很难复合其实际,江南百姓也很难接受。

    陈朝灭亡后,高祖强迫把陈朝的高层迁入长安便于控制。江南百姓由于难以忍受隋朝的苛刻统治纷纷起来造反。陈书记载:士皆反,执长吏,抽其肠而杀之,曰更使侬诵五教耶。当地民众这场规模不小的武装反抗,终被镇压。

    隋攻灭了北齐、陈朝,建立了统一的帝国,却没有有效的安置北齐北周上层人物,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导致上层士人郁郁不得志,著名的南方贵族萧摩诃来到长安后长期不得志,最后竟然追随杨凉造反。对待江南百姓压迫过于严重导致其反抗情绪更为激烈。

    第五、高祖实行严刑峻法,文帝刚上台颁布了开皇律,在其统治的前期,隋文帝确实按照法律规定处理政务,当时著名的李钢就因为坚守法律而被隋文帝重用。

    然而文帝晚年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文帝越来越在乎自己的权力,大臣稍有不慎就会被严厉惩罚,搞的大家人心惶惶。

    尤其是晚年指定了一些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法律,例如盗一升军粮被斩首,偸一文钱被处死,文帝大概是想通过严刑峻法杜绝犯罪,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恰恰激化了官民矛盾,导致盗贼更加严重。试想盗一文钱和盗上万钱的处罚是相同的,那些盗贼反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往来商旅没有办法,他们只好结伴而行,轮流站岗。隋文帝此举无疑是极大的破坏了法律的尊严,在严刑峻法统治的百姓苦不堪言,严重激化了统治阶级和百姓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如同火山一样爆发,正如唐太宗经常提到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炀帝上台后,又不爱惜民力,成为了最终矛盾爆发的导火线,隋朝三十多年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大隋王朝为什么短命根子在文帝,他来路不正缺乏对大臣的信任,他实行高压统治导致百姓的反抗更为激烈,他把天下所有的财货聚集于府库宁可腐烂都不愿救济百姓,他的所作所为让大隋一步步失去了民心,最终在其儿子杨广的推波助澜下最终酿成大祸,这真是文帝的悲哀,也是大隋王朝的悲哀。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03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