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古代五大流放地究竟是怎么挑出来的?
2017年11月06日
来源: 历史文话馆
【字号: 】【打印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五千年的历史中,流放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文化。中国古代有五大流放地,都位于偏远地区,那么这些流放地是以什么样的标准选出来的呢?中国古代五大流放地是怎么挑出来的?

    房陵,是中国四大流放地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流放到这里的都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从先秦到宋朝,就先后有两位皇帝十王一驸马一丞相共14人流放房陵。在任皇帝流放,后来又回去当皇帝的,历史上只有唐中宗李显一人,其余将相王候不是老死山林,便是被杀死在房县。这些帝王将相举家迁徙最多时达一万四千余人。

    嫪毐,是战国末年秦国宦官,因太后宠幸,权势很大,门下有食客千余人,家僮数千人,秦王政8年(公元前239年)封长信候,以山阳和河西、太原两郡为封地。嫪毐与太后私混,生二子,为让儿子篡位,嫪毐、吕不韦与太后密谋发动政变。公元前238年4月,秦王政21 岁,按秦国制度需举行加冕典礼,这时,吕不韦、嫪毐以太后之印,召各郡兵卒进宫谋反。

    秦王政对吕不韦和嫪毐的举动早有察觉,并先下手,派兵捉拿叛军,嫪毐见事已败露,不甘坐毙,退守咸阳。秦王政杀死嫪毐的两个私生子后,将皇太后打入冷宫,罢免了吕不韦的官职,重用李斯等文武良才,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打咸阳,斩首数百,嫪毐败逃,秦王下令全国范围内悬赏捉拿嫪毐,不久嫪毐被捕,受车裂极刑,与吕不韦、嫪毐有关的亲属、家门、亲戚、朋友千余家一万四千余人全部流放房陵。终身不能做官。古时候一次流放一万四千余人,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张敖,是汉高祖刘邦的女婿。公元前202年嗣位为赵王。娶刘邦之女鲁元公主为王后。汉高祖7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北巡途经张敖管辖的赵国,张敖以下臣和女婿的双重身份行大礼、备盛宴、列长队隆重接待。刘邦瞧不起自已的女婿,当众羞辱张敖。张敖忍气吞声仍然和颜悦色。

    赵国相辅贯高、赵午见状怒不可竭,责怪赵王无用无能,发誓暗杀刘邦替赵王除口恶气。张敖闻言惊恐万状,当即咬破手指,指血言道:“你们跟我多年,怎敢说出这种话?先父亡国后,依赖皇帝才得以复国,我们的荣华富贵都是皇帝所赐,只能感恩报德不能有任何非礼之举。”贯高、赵午不服,私下商议复仇之事。汉高祖9年(公元198年)刘邦路过赵国准备留宿一夜,贯高、赵午派杀手乘机行刺。

    因贯高的仇人密报刘邦,行刺未遂,刘邦下令逮捕张敖、贯高、赵午等数十人,在狱中赵午自杀,贯高将行刺刘邦的责任全部揽到自已身上,并一再为赵王申冤。次年春刘邦赦免张敖,废为宣平候,流放房陵,鲁元公主和张敖病故后葬于房陵。

    济川王刘明、济东王刘彭离弟兄二人。均为梁王之子。梁王刘武是汉文帝的次子,汉景帝的弟弟。因宫廷之争被汉景帝暗杀。公元前140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称汉武帝。建元3年(公元138年)济川王刘明闯入中尉府杀死中尉,汉武帝将刘明废为庶人,流放房陵。

    自刘武被害后,刘武的三儿子刘彭离对朝廷极为不满,他们纠集了数十名亡命少年,在皇城脚下以杀人谋财为乐,先后杀死了一百多人,受害家属上书朝廷捉拿凶手,汉武帝派兵将凶手全部捉拿归案处以极刑。将刘彭离废为庶人,流放房陵,刘明和刘彭离兄弟二人后来均死于房陵。

    房遗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乘龙快婿,宰相房玄龄之子,唐太宗治国有方,但管家不严,他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淫乱成性,招房遗爱为附马后,仍然奢縻淫乱,与寺庙辨机和尚长期通奸。每次进寺观与和尚私交时,公主事先安排两名漂亮宫女陪伴房遗爱。

    消息传出,唐太宗大怒,下旨杀死与公主私奸的和尚和奴婢,灭其九族,唐太宗病故后公主无哀容。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避人嫌,封房遗爱为房州刺史,高阳公主随房遗爱到房州。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被流放房州地位下降,十分气恼。公元653年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在房州举兵谋反,唐高宗派兵入房州杀死房遗爱及其党羽,赐高阳公主自尽。中国古代五大流放地是怎么挑出来的?

    对海南来说,这一切都是上天赏赐的福气。

    多少文人豪杰被流放到海南这个自古被称为“天涯海角”的孤悬海外边陲蛮荒的偏安之地,为海南带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了海南的发展。

    早在两千年以前,三亚就已经归入中央朝廷管辖。三亚古称崖州。秦始皇时期,南方设置三郡,崖州就属于其中之一的象郡;西汉两伏波将军平定南疆,在海南全境建置郡县,在三亚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在古代,因三亚远离帝京,孤悬海外,一直被认为是边陲蛮荒的“天涯海角”,长期被作为贬黜罪臣的流放之地。

    古代一批名臣学士因政治斗争被贬黜到三亚谪居,据典籍记载,从汉代到明朝,被贬黜流放到崖州的贤相名臣学士就有15人之多,其中有10人长年居留今崖城镇的水南村,包括唐高宗太子冼马兼侍读刘纳言、唐代两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太祖时的宰相卢多逊、宋仁宗时的宰相丁谓,南宋参知政事赵鼎、李光,秘书少监、起居郎胡铨,元代宰相王仕熙,明代广东电白名儒莫蔡等。他们大多是中原杰出人物,被蒙冤贬谪流放三亚期间,他们积极传播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推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宋谪臣胡诠被贬崖州后,寄居在水南村裴闻义家中,他缘结乡里,兴建学堂,亲自执教,“日以经训传经书为事”,为当地黎、汉村民培养了大批学子。据水南村民介绍,当地村民非常重视子女教育,自古以来就出了不少读书人,目前也是三亚文化氛围最为浓郁的一个村庄,这与历代的名臣学士谪居于此积极传播中原文化有密切关系。

    苏东坡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流放文化代表,一生都被流放他地,最后贬至天涯。苏轼是在绍圣四年(1097)贬谪到儋州(海南岛)的,关于他在流放海南岛的记忆一直流传至今。

    苏轼在琼期间,遭党羽湖南提举董必驱逐之苦,无室可居,处境十分凄凉。暂时借宿在学子黎子云的旧居(载酒堂前身)期间,众学子“躬泥水之役”,众乡亲“运甓畚土助之”,最后在镇南郊“竹身青叶海棠枝”的热带乔木桄榔林中盖茅屋三间安居下来,东坡先生在宽慰之余将茅庵名之为“桄榔庵”,并书题《桄榔庵铭》:“东坡居士谪于儋州,无地可居,偃息于桄榔林中,摘叶书铭,以记其处。” 中国古代五大流放地是怎么挑出来的?

    提起潮州,就不能不提起地处潮州境内的瘴江,瘴江今天已经因为一个人而易名为韩江,这个人就是唐代的大诗人韩愈。

    韩愈,字退之,号昌黎,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韩愈是正统儒学大家。他以孔孟之道,反对盛极一时的佛门道院之玄学。宪宗十四年(819年),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书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因而被贬官流放到粤海之边的潮州。

    在流放的路上,马过秦岭时韩愈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此诗,是写给前来为他送行的侄子的。字里行间,除了透骨的悲凉之外,还咏叹地预言:他的一把老骨将埋葬于出使的潮州瘴江。诗中表现了作者无罪被贬,英雄虽然失意,但仍刚正不阿的精神。

    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官和流放的历史。仅以唐代为例,文人中就有李白、白居易、骆宾王、刘长卿、柳宗元、宋之问、张九龄、王昌龄、刘禹锡、元稹……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可以这么说,其中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足迹,能与韩愈的生命旅痕媲美。

    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屠宰了牛羊猪狗等生灵,投入江中,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

    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一向信奉神灵。因而驱鳄之举步履维艰。但生性执着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机遇,兴修水利,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怀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靖年间(1537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中国古代五大流放地是怎么挑出来的?

    宁古塔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流放地。据介绍,宁古塔为蛮夷音,实意不是一个塔,而是一个地方的名称,原址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公元1666年迁到黑龙江省宁安市。明末清初大批受到朝廷刑罚的官员将领被发配到宁古塔,特别是清朝顺治年间至乾隆年间,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东北。

    渤海文化、金元文化和宁古塔流放人文化被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誉为黑龙江三大历史文化亮点,这其中渤海文化和宁古塔流放人文化发源于牡丹江流域。据介绍,宁古塔流放文化对东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流放人不仅在这里种植粮食,还养蜂熬蜜,采药制药。一些文人雅士写诗著书,使这里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明末兵部尚书张缙彦在清朝时被发配到宁古塔,他组织的"七子诗会"是黑龙江省第一个诗社,他写的散文集《意外集》是黑龙江第一部散文集。中国古代五大流放地是怎么挑出来的?

    黔州,原名奉州,是北周武帝保定四年(公元564年),涪陵“蛮帅”田思鹤在今郁山所置,后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改为黔州。

    郁山一直为黔州府所在地,黔州府曾统领现重庆渝东南、贵州铜仁、湖北鄂西、湖南新晃、广西玉林等地。黔州因盐丹而繁荣,也成了朝廷被贬官员的主要流放地。

    公元659年4月,唐太宗的舅子长孙无忌被降为扬州都督,安置于黔州,保留一品供给。7月,逼令无忌自缢,初葬于信宁乌江左岸,现此地人称“太子坟”。公元674年9月,追复官爵,迁葬昭陵。

    公元660年5月,原高宗太子梁王李忠被流放黔州,囚于李承干故宅。公元664年12月,上官仪、王伏胜被诬陷谋反问成死罪,许敬宗等人诬告李忠为同谋,被高宗赐死于郁山,初葬今保家镇陈园村,次年收葬昭陵。

    公元680年10月,唐太宗十四子李明被流放到黔州。公元682年,又被黔州都督谢佑假传圣旨,逼其自杀。公元710年,李明的灵柩才运回长安,陪葬昭陵。

    公元688年,越王李贞反叛失败,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唐高祖的儿子)因同谋获罪,被流放黔州监禁。当年12月,囚车到达陈仓时,元轨命归黄泉。

    此外,唐代史官柳芳、宋代大诗人兼书法家黄庭坚等也曾被贬流放黔州。

    太子承干暗中联络叔父李元昌和大臣侯君集等人,阴谋发动政变,没想到消息很快败露。贞观十七年,承干太子位被废,贬为庶人,流放郁山。

    唐太子李承干为何会被流放郁山?他又是怎样从长安来到郁山的?蔡盛炽说:“这与李承干谋反政变失败和郁山当年的富饶有关。”

    太宗有14个儿子,李承干是长子,另有四子魏王泰、九子李治等。承干自幼聪明伶俐,太宗对他很是喜欢。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十月,太宗刚刚即位,便将年仅8岁的承干立为太子。起初,承干积极上进,能识大体,颇得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评。后来却慢慢沾染恶习,喜好声色,生活荒淫颓废。太宗动了废立之心,开始属意四子魏王泰。

    魏王泰恃宠骄横,久有夺嫡之心。他一方面想方设法取代太子长兄,但是另一方面却不知收敛,引起朝廷大臣不满。太子承干感觉到自己地位岌岌可危后,便暗中联络政治上失意的叔父李元昌和大臣侯君集等人,阴谋发动政变,没想到消息很快败露。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六日,承干太子位被废,贬为庶人。

    太宗为何将承干流放到黔州郁山?蔡盛炽说,因为在夏代之前,郁山都已开始发现和利用盐泉,盐一直是珍品,只有少数达官贵人才吃得上;郁山先秦时又开始采矿炼丹,而丹是提炼防止尸体腐烂的水银和让人延年益寿的仙丹的原料,同样珍贵。因盐丹,郁山发展成为南方富地。

    在唐代,更是道、州、县三级治所所在地,是今川、渝、黔、湘、鄂、桂六省市接合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干谋反,父亲唐太宗虽然极其气愤,但承干毕竟是他儿子,他不想赶尽杀绝,只想让承干远离京城,少惹是非。于是,太宗就将他流放到了郁山。

    谋反失败后,承干先是被关在右领军府几个月。大约八月底至九月初,才与丫环可心等随从一道,被押着从长安上路,穿越秦岭、巴山,经西乡县子午镇,然后到汉中、达州、梁山(梁平)、垫江、乐温(长寿)、涪陵,再乘船沿乌江而上,过武隆、彭水,最后沿郁江逆流到郁山。因道路艰险遥远,承干又伤心绝望,精神萎靡不振,一路上走走停停,跋涉了近一个月,同年九月才抵达郁山。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9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