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人用“豆”盛放肉酱
2017年11月03日
来源: 广州日报
【字号: 】【打印

    豆是古人盛放肉酱的器皿。《说文解字·豆部》:“豆,古食肉器也。”豆多作圆盘,中有称“校”的长柄,下为圈足,一般有盖,盖上有捉手或环钮。青铜豆出现在商代中期,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商代中期豆是新出现的器物,数量极少,仅为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假腹铜豆。西周晚期豆的形制仅有浅盘、细柄、中腰带箍棱的一种。

    春秋早期豆为浅盘、直壁、平底、粗柄、束腹喇叭形足。春秋中期豆的数量激增,类型开始多样化。到了春秋晚期,豆有四种型式:①高柄盖豆,隆盖,盘较小,喇叭形捉手和圈足,柄细而高,环形耳;②矮柄盖豆,形同高柄盖豆,但柄缩短,这类豆数量最多;③方座豆,豆上为矮柄豆,下接方形座;④浅盘高柄豆,为浅盘、平底、无盖、高柄、喇叭形圈足。

    那么,古人用什么来挹取食物呢?答案是匕。匕就是古代挹取食物的匙子。《仪礼·少牢馈食礼》郑注:“匕所以匕黍稷。”又《士昏礼》:“匕俎从设。”注:“匕所以别出牲体也。”可见匕的用途包括挹取饭食和牲肉。考古发现的匕常与鼎、鬲同出。商周匕,多体呈桃叶形,西周匕后有扁条柄,柄尾磬折。战国匕,体呈椭圆形,柄扁平而细长。

    食器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器具,就是俎。俎是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礼器,也是切肉用的案子。《方言》五:“俎,几也。”《一切经音义》五引《字书》云:“俎,肉几也。”《左传》隐公五年:“不登于俎”,杜预注曰:“俎,祭宗庙器。”俎体为两端有足的长方形,有的案面微凹,有的案面上铸十字形孔。青铜俎的数量很少,已发现的俎有商代和战国时期的。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90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