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代“四渎”:长江、黄河、淮河居其三
2017年10月26日
来源: 刘秉光头条号
【字号: 】【打印

    古人认为,天上的星辰与地上的山川是相对应的。天上有四渎(星官名,属井宿,共四星),地上也有四渎,即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河。

    为什么以江、河、淮、济为四渎,是因为这四条河流均为大河,均向东注入大海,而且是独流入海。遥远的东方,壮阔的大海,原本就是神秘所在,让人崇拜和向往,催人追寻和探究,故与大海相接的江、河、淮、济四渎被一个个披上神秘的面纱。古代皇帝祭祀名山大川,除了祭祀五岳,还要祭祀四渎。

    何为渎?《尚书大传》《礼三正记》解释说:“渎者,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民陵居,殖五谷也”。关于四渎,中国早期的史料、文献中多有提及。古代有“四渎”,长江、黄河、淮河居其三,另一条今何在?

    《尔雅·释水》曰:“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史记·封禅书》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济也”。

    《水经注·河水》云:“自河入济,自济入淮,自淮达江,水经周通,故有四渎之名”。

    《法言义疏·君子》曰:“仲尼之道,犹四渎也,经营中国,终入大海。它人之道者,西北之流也,纲纪夷貉,或入于沱,或沦于汉”。

    《法言义疏·学行》曰:“言诸贤之有妙艺,犹百川之有四渎,众山之有五岳”。

    《陆贾新语》曰:“当斯之时,四渎未通,洪水为害;禹乃决江疏河,通之四渎,致之于海,大小相引,高下相受,百川顺流,各归其所”。古代有“四渎”,长江、黄河、淮河居其三,另一条今何在?

    可见,四渎之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之,并载入正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代,还可以跟与孔老夫子的儒家思想挂上钩。四渎,为中国民间信仰的河流神的代表,从周代开始,四渎神就作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来祭祀,正如《礼记·祭法》所云“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唐朝时,为四渎冠以方位词,称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四渎中,长江、黄河、淮河为人们所熟知,长江是中国最大河流,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淮河是中国南北分界线,而济河又是条什么河呢?

    济河,又称济水,发源于河南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流经河南、山东,向东注入渤海,与黄河大致平行。《禹贡》对济河有专门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随着历史推移和地貌变迁,济水在王莽时代出现旱塞。唐高宗时,济河又通而复枯。唐李颀在《与诸公游济渎泛舟》中说:“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

    因距离黄河较近,济河多次因黄河泛滥、改道受侵。济河中下游初在黄河下游之南,后在黄河下有之北,最终还是被咆哮的黄河侵占。如今,黄河下游山东段的河道,就是古济河中下游的河道,作为四渎之一的济河渐渐被人淡忘。

    济河虽已不复存在,但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痕迹犹存,司马懿、李商隐、韩愈、白居易等都曾游观济水;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宁、济南、济阳,均由济河而得名。这些地名连成一串,仿佛也能勾勒出当年济河的婀娜曲线。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86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