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揭秘真实的杨子荣和“威虎山之战”
2017年09月30日
来源: 黑龙江广播电视报
【字号: 】【打印

    龙广电参与出品的新版电视剧《林海雪原》在黑龙江卫视播出后,迅速火爆起来。剧中那个浓胡须深眼影、一身臃肿皮袄皮帽却依然难掩帅气的李光洁版“杨子荣”,相比样板戏年代里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似乎更增添了几分潇洒倜傥的现代气息。然而,无论是当年的样板戏,还是电视剧中的李光洁,甚至曲波笔下与原型同名的小说人物,都和历史上真实的杨子荣相去甚远、大相径庭。历史上真实的杨子荣到底什么样,“威虎山之战”真有那么惊心动魄吗?本周,本报就为你揭秘一个真实的杨子荣。

    12岁闯关东结交三教九流

    杨子荣原名叫杨宗贵,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城南一个叫嵎峡河的小山村。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是农村妇女。4岁那年,父亲杨世恩带着杨宗贵姐姐闯关东,母亲则在老家省吃俭用供儿子上私塾。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2岁的杨宗贵到辽宁丹东投靠父亲,父亲安排他到缫丝厂干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三省,杨世恩染病身亡,杨宗贵就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边放木排、当船工。长期的社会底层生活使杨宗贵熟知东北的三教九流、风俗人情、行帮黑话。

    1943年,杨宗贵回到山东老家。1945年8月,正值解放战争时期胶东第三次大参军浪潮,已经28岁的杨宗贵报名参军,被编入胶东海军支队。几天后,他改名杨子荣。10月下旬,胶东海军支队赴牡丹江剿匪,11月,杨子荣火线入党。部队改编后,杨子荣被编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首长见他是个“年龄不轻,军龄不长”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当炊事员。

    只身劝降400土匪创奇迹

    杨子荣是怎么从炊事员变成战斗英雄的?原来,早年间杨子荣上过几年私塾,认得些字,每次到前沿阵地送饭,关键时刻还能给连长出出主意、当当参谋,很快,就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慧被提拔为侦察排排长。杨子荣在剿匪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大心细、机智勇敢。在杏树底村的一次剿匪行动中,他孤身一人闯入敌阵,硬是把400多土匪给劝降了,创造了剿匪史上的奇迹。

    “座山雕”手下仅有20人

    影视剧中,那场以智取胜的“威虎山之战”被演绎成解放军小分队全歼东北土匪千余人的大战。但在原著小说中,作者曲波的表达含蓄不少,座山雕的手下只有200人左右。而在真实历史上,杨子荣小分队只有6人,座山雕手下更不过仅在20人左右,从卧底到擒获座山雕甚至未用到一枪一弹。

    1947年2月19日,《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报道了他们的英雄事迹,称这次战斗是“创造了以少胜多歼灭股匪的战斗范例”:1947年1月26日,杨子荣一行6人接到命令后向海林北部的密林深处开拔。他们在深山里转了好几天才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工棚里住着十几个人。杨子荣先是用土匪手势和黑话试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开始没人搭理,后来,一个自称姓孟的工头搭了腔,答应领他们去一个地方。他先从屋里拿出一把锯、一把斧子、一把小铁锹和一个盛着半桶苞米面的小铁桶,交给杨子荣等人,把他们带到了20里外的一个空木棚子,交待几句后就走了。

    杨子荣他们在工棚里一连等了3天,也不见孟工头的影子,仅有的一点儿苞米面也吃完了,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正在此时,孟工头回来了,这回他把杨子荣领到了附近的一个屯子,并在屯长家里见了两个人。两人先是以一番土匪黑话试探,见杨子荣对答如流,才亮出了真实身份。一位自称姓刘,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称为连长,两人表示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并说要下山办些酒肉,准备在山上过元宵节,等禀报“三爷”后,再来接他们上山入伙。

    两天后,两人如约来到杨子荣他们住的工棚。杨子荣让战士把两个土匪给绑了,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他们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杨子荣一行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把岗哨一块儿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老巢——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

    杨子荣命令三个战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带领另两个战士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棚子里一共有7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座山雕”。杨子荣命令战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几个土匪一起绑了。

    小说中描述,当了半个世纪土匪的“座山雕”一直嘟嚷:“真晦气!老帅、少帅、日本人都没整得了我,如今被几个八路逗了。打了一辈子鹰,最后被鹰鹐瞎了眼……”

    半月后意外牺牲

    消灭了“座山雕”,剿匪任务并没有结束。1947年2月20日,杨子荣又领了新任务。这次是清剿土匪刘俊章、丁焕章和郑三炮。为保险起见,副政委曲波(也就是小说《林海雪原》作者)带领30人的小分队随杨子荣一起进了山。经过几天侦察,杨子荣他们终于发现了土匪窝藏的地点。在确定土匪没有发现以后,一齐向窝棚里猛扑进去。慌乱中有土匪操枪,杨子荣立即扣动匣枪扳机,可能是天气太冷,枪针受冻,枪没有打响。这时土匪开出一枪,正打中了杨子荣的胸膛。随后赶到的小分队在曲波指挥下爬上房顶,向屋内扔手榴弹,终于把这股顽匪全部消灭。

    土匪被消灭了,杨子荣也倒下了,距离他智擒“座山雕”仅过去13天。战友们几经辗转,把他的尸体运回海林安葬。杨子荣牺牲时只有30岁,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位传奇英雄,后来在曲波的小说中,杨子荣最终也和战友们一起随部队南下,参加了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大决战。

    周总理指示务必找到英雄家属

    在《智取威虎山》轰动效应下,全国人自然而然地认为杨子荣跟随大部队南下了,真实的杨子荣早已长眠在东北,而且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陵园中唯一身世不明的烈士。

    1969年,美国艺术代表团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代表团团长詹姆斯,在中南海一起观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詹姆斯为杨子荣的传奇故事深深折服,盛赞杨子荣是“东方佐罗”。在得知杨子荣确有其人之后,詹姆斯向周总理提出要求,希望见一见英雄的家属。周总理立即指示在场的时任文化部部长于会泳,要他一定设法找到杨子荣同志的家属。

    曲波提出,杨子荣很可能是改名参军,经过这一提醒,调查小组终于在距离牟平县城南5公里的峪峡河村找到了杨子荣的大哥杨宗福。果然,家人并不知道杨宗贵参军时自己改名叫杨子荣,而杨子荣参军一年半就壮烈牺牲,一封信也没给家人写过,家人一直以为他失踪了,根本没想过天天在样板戏里看到的英雄杨子荣,就是自己久无音讯的亲人!甚至因为村里有从牡丹江回来的人说看到过杨宗贵一身土匪打扮,八成当了土匪,政府还一度取消了杨家人军属的优待……

    为什么一个剿匪英雄多年来会被误解当了土匪?原来,这都是杨子荣高超的乔装之术造成的误会。据史料记载,当年杨子荣曾和曲波打赌,海林四周有我军把守,看自己能不能乔装改扮混进混出。结果,杨子荣化装成土匪、装瘸子,和老百姓一起,走出村子又走进来,各个路口哨所竟然完全没有发现他是杨子荣。

    杨子荣在老家的媳妇许万亮,因为长期得不到丈夫的消息,又背上土匪家属的黑锅,再加上孩子夭折,忧思成疾,在1952年秋天就去世了。1966年,杨子荣母亲宋学芝也去世了。而千千万万人在心中对“打虎上山”英雄杨子荣的铭记,或许是历史给予英雄最好的补偿和注脚。 作者:李子健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75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