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战国时期的国君为何大力招揽养士和客卿
2017年09月21日
来源: 历史故事
【字号: 】【打印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为了在大动荡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都以“礼贤下士”的姿态招揽人才,成为一代风尚。这时的士,是社会上的一股特殊势力。他们虽然出身不同,但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点:他们在政治上都有较强的进取心,只要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奋斗。他们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熟悉当时形势,敏锐精审,长于谋略,处事果断,敢于担负革新政治、经济、军事和 处理外交政策的重任。他们不受国家、宗族、经济地位的限制,无论走到哪一国,都可能受到礼遇,得到高官厚禄。在那个历史时期,他们是政治舞台上最洁跃的力量。

    战国时期的士,品类虽然很复杂,但主要的是文士。在文士之中又可分为三类:

    (一)以从事理论思维和寻求道德理想为人生追求的目的。这一类在先秦典籍中常见到的有“通士 ”、“公士”、“直 士”、“志士”、“修士”、“善士”、“正士”等;

    (二)智能之士。这些人注重知识致用,有“法术之士”、“智能之士”、“有方之士”、“法律之 士”、“游士”、“策士”等;

    (三)技能之士,即有专门技术和一技之长的人。他们奔走于各国,为重用自己的国君服务,成为战国时期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人物。他们以技术参加社会活动与交往,这就是《商君书·算地》中所说的“技艺之士资在于手”。

    在这几类士中,比较多的可算游士。所谓游士,是指专门从事游说的人。这些人各持一端之术,奔走四方游说诸侯,一旦见用,便飞黄腾达。据《战国策·秦策一》载:“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樽衔,横历夭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信。”苏秦到处鼓吹“合纵”,联络山东六国以抗秦,一人佩六国相印,可谓显赫一时。

    他们入仕的特点,正如赵翼所指出的或一言契合,立擢卿相”。当然,在游士之中,像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者并非多数。但这些士,正如苏秦一样,“横历夭下,廷说诸侯之 王”,为重用自己的国君效力,成为战国七雄之间政治斗争的主角。因此,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大盛。例如齐国在稷门之外造了宽大的公馆,招集文人学士上千人,讲学论道,进行学术研究,称为稷下学士。淳于髡、尹文、慎到、荀子、部衍等,都在稷下讲过学。他们居住在高楼大廈内,出入车马随从众多,其规模气派之大,为其他各国所不能及。

    齐相孟尝君就是以养士闻名的。《史记·盂尝君列传》说,他家有“食客三千人”。门客分为三等,头等吃的是鱼肉,出门有车马;二等只有鱼肉吃,没有车马乘;三等仅粗茶淡饭,来往自 便。据《战国策·齐策》说,当时有个贫士名叫冯谖,托人介绍想寄 食在孟尝君门下,孟尝君问他“客何好?”。冯谖问答客无好也, 盂尝君看不起这个人,就随便把他安排在三等门客中。过了几天r,冯谖对伙食有意见,便用手指弹劁唱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盂尝君听后,就交代给他鱼吃,升为二等门客;又过几天,冯谖再弹 剑髙唱:“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孟尝君便给他车乘,升为一等门客。再过几天,冯谖还是弹剑唱歌:“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立刻派人供养他的母亲。从此,冯瑗不再弹剑唱歌了。

    过了一年多,孟尝君派人到薛城收帐,冯谖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他到薛城,把欠帐的老百姓都召集在一起,公开宣布:“孟尝君说你们欠他的债务一律免了。”并当场把帐本烧掉。老百姓高呼万岁。冯谖回来说清焚券原由后,孟尝君虽然不高兴,但还是忍耐了。后来,齐湣王对盂尝君有些疑心,罢免了孟尝君相国的职务,打发他到薛城。薛城老百姓听说盂尝君罢相归来,都扶老携幼到百里之外去迎接。

    孟尝君非常激动地对冯谖说:“先生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盂尝君给他五十辆车马,五百斤金。冯瑗便去魏国,对梁惠王说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梁惠王大悦,“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孟尝君依照冯谖的计策,坚决谢绝梁惠王的聘请。齐湣王听到这消息,非常紧张,也立刻派太傅前去请孟尝君回来。这时,冯谖又告诉孟尝君,一定要齐王在薛城建立宗庙才能回朝。齐王答应了孟尝君的要求,在薛城建立了宗庙。冯谖说:“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从此,孟尝君重新当上齐国的相,继续接掌政权。孟尝君由于不拘一格,大量养士,使他稳住了在齐国的统治地位。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也是以善于养士著名的,他自称是一个最善于识别人才的行家。公元前259年9月,秦国继长平之战后,又派遣五大夫王陵统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当 时身任赵相的平原君受命出使楚国求援。但楚国曾几次被秦兵打败,非常惧怕秦国。要想说服楚王出兵抗秦,是件艰巨的任务。平原君随带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同去。他说:“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可是,在自己三千门客中,只挑了十九名,还差一人,却再也挑不出来了。正在发愁之际,一个不被人注意的门客走到赵胜面前,自称:“我叫毛遂,到你门下已经三年了。”赵胜不以为然地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说,“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赵胜被他驳得口无言,便决定把他带去一试。

    赵胜带着随行人员来到楚国。他向楚王陈述合纵的利害关系,恳求楚国出兵救赵。楚王说:“秦近来与敝国修好,我若出兵救赵,秦国一定要把仇恨发泄在敝国,这不是让我们代人受过吗? ”经再三恳请,楚考烈王还是不敢出兵救赵。当会谈处于僵局时,毛遂手握宝剑,从容地跨上堂阶,大声责问:“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 ”楚王惊奇地问赵胜:“客何为者?”赵胜说:“是胜之舍人也。”楚王顿时大怒,骂道:“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而言,汝何为者也?”毛遂从容地握住宝剑紧逼一步,直视楚王问:“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之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楚王见他气势汹汹,便改了口气说:“先生有何高见? ”

    毛遂便慷慨陈述楚国原是有五千多里土地、百万兵甲的 大国,自从庄王以来,一直担任霸主,以前的历史多么光彩。而如今,秦国一举兵,楚国就接连败北,连国君也当了俘虏,客死异邦,这实是楚国的奇耻大辱。这么大的国恨家仇,连我们赵国都感到,羞惭,难道大王无心洗雪吗?今天平原君劝大王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而且也是为了楚国呀!”毛遂一席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自觉惭愧,连连称是。毛遂接着问:“大王现在还不决定出兵,更待何时?”楚王便对赵胜说:“我决定出兵。”毛遂立即走到堂前,拿出盛鸡狗马血的器皿,跪在楚王面前说:“大王为盟主,请先歃血!”楚王和赵胜首先歃血,然后毛遂歃血。订盟回归,平原君感慨 道:“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从此,平原君尊毛遂为上客。

    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也很重视在士中选拔人才,他“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 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他与孟尝君、平原君齐名,都是以善养士而著称天下的。例如当时魏国有一个看守国都大梁城东门的小官,名叫侯羸,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家里很穷,但很有计谋,人们都尊称他为侯生。信陵君听说侯生有贤才,便亲自驾车去拜望,奉送400两黄金作为见面礼,侯生坚决拒绝。信陵君也不勉强。

    几天后,信陵君为了给侯生扬名,举行了盛大宴会,请来魏国显要人物赴宴。等客人齐集时,信陵君才宣布要去请一位贵客,说完,便亲自驾车带着随从,来到城东门请侯生。侯生上了马车,毫不谦让地坐在上座,并对裝在一旁为他亲自驾车的信陵君说: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当即恭敬地赶着马车,送他到市中心屠摊。侯生下了马车,走进肉铺,故意长时间站着与朱亥谈天。并偷偷观察信陵君的神情。两人聊个没完,而信陵君却心平气和地拉着马缰等待着,毫无倦色。他的十几个随从,等候得很不耐烦。都私下在骂侯生。老百姓看见肉铺门口停着华丽的马车,都围着看热闹。但侯生装作没事似的,又与朱亥谈了很久,才登上马车,坐在上座,怡然自得地跟着信陵君回府。信陵君请侯生坐在上席,侯生也不谦让。信陵君向贵客介绍了侯生之后,便首先向他祝酒。侯生说:“我是个看城门的老头,公子屈身下辱,又久立闹市等我,丝毫没有厌烦,现在又尊我在诸位贵客之上,我也坦然接受了。市人皆以为我小人,而称赞公子为礼贤下士的长者。我这样做,是以自己的坏名声来成全公子的美名。”从此,侯生成了信陵君的上等门客。侯生又推荐朱亥,信陵君也多次驾车拜望,但朱亥均不答谢,信陵君也不怪罪。

    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8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进兵围邯信陵君的姊姊是赵平原君的夫人,赵国派陡到魏求救。魏王派晋鄙带十万大军救赵,这时,秦王派使者资诉媿王说:“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听了,大为恐惧,立刻派人制止晋鄙进军。平原君非常紧张,几次派人要求晋鄙进兵解围,但都不起作用。平原君便写信责备信陵君,说他救赵不力。信陵君接信后,多次劝魏 王让晋鄙进军,而魏王始终不答应。

    信陵君无奈,召集门下宾客准备 以车骑百余前往抗秦,与赵俱存亡。队伍经过东门,信陵君特地去 见侯生,把他要与秦军决死战的想法告知侯生,与他诀别,但侯生没有任何反应,只说:“公子勉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出东门走了几里,心里很不痛快,说,“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失哉?”于是,立刻驾车返归问侯生,侯生说:“公子养客三千多人,临难没有一个人想出好办法,你们去和强秦拚命,好像是用肉投向饿虎,白白送死!”信陵君再次施礼,请他献计,侯生说:“听说公子是魏王最宠爱的妃子如姬的恩人,她父亲被人所杀,魏王三年也没有抓到凶手,而你的门客替她拫了仇,把头献给如姬,如姬非常感激,正在想一切办法报效公子。现在,调动魏军的虎符是藏在魏王卧室。你如果请如姬把虎符盗出,前去接过晋鄙的兵权,就可退秦兵而救赵。”信陵君按照计策从如姬手中得到了虎符。侯生又献计请朱亥同行,结果,大力 士朱亥到前线后击杀晋鄙,夺得兵权,击退秦军,邯郸解围。侯生送走信陵君后,便自刎而死,以示绝不泄密,以报知遇之恩。

    以上三公子都因善于养士,得到智士的帮助,成就了功业。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史记》说他也有食客三千余人。他任楚相二十五年,在楚考烈王病危时,他不接受门客朱英“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的建议,在楚王死后,春申君果然被当政者李园杀死于棘门,举家族灭。

    可见智士的谋略对事业的成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是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养士的重要原因。当时,就连燕昭王,也特地建造了一个黄金台,放置黄金于台上,礼聘天下贤人智士。他曾请郭隗替朝廷推荐贤士,郭隗说:“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燕昭王听从郭隗的话,“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于是, 乐毅自魏往,部衍自齐来,剧辛从赵至,士争趋燕。加上“燕王吊死 问孤,与百姓同甘苦”,二十余年后,燕国果真强盛起来,并一举攻破了齐国的都城临淄。这说明了贤士的向背,是战国时期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秦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力日益强盛,统治者便荫生兼并六国的雄心壮志。因此,秦国便被游士们视为可用武之地。《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入秦前向荀卿辞别时说:“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李斯这几句话反映了当时游士的一致看法。事实证明,游士在秦的活动也是相当突出的,自秦惠文三十年(公元前328年),由魏人张仪拜相开始,至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楚人李斯为相(始皇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之间任职)止,秦高级官员的选拔多来自游士。若以秦相一 职为例,这百余年间,共有22人担任秦相,其中有15人明显不是秦国人,占68%,另有6人籍贯虽不明确,但从其行迹考察,也不像是秦国人。籍贯明确是秦的,仅樗里疾一人而已。清人洪 亮吉在《更生斋文集甲》卷二里,对秦仕进方面的特点作了全面的考察后,得出了秦“喜用别国人”的结论。

    游士四处游说,各国视之为“宾客”,又被称为“食客”。这些食客的特点是,“君有势,我从君,君无势则去”。从《史记·盂尝君列传》得知,当时的“客”是分等的,其中最尊贵的,称为“上客”,上客常被拜为卿,称为“客卿”。这种选官制摩,后人称之为“客 卿制度客卿”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从现有的资料看,当时 燕、齐、赵、韩、秦各国都有客卿。不过,秦客卿最为活跃,保留下来的材料最为丰富。

    秦自惠文王十年以后,出现了以客入仕的高潮。这是当时秦 与其他各国政治和军事斗争的需要,也是由于秦没有受到西周宗法制的约束,举用外人的传统习惯继续发展,同时也是秦统治者不 断总结仕进的经验教训,不断调整仕途的必然结果。

    由于客卿大量入秦,并参与了秦的高层统治,使得秦国统治集团内部原有的势力平衡发生倾斜,从而导致了新的权力斗争。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这一斗争因“郑国渠”事件为导火线而总爆发。秦始皇最初听信了“宗室大臣”的话,下令“逐客”。楚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临行之前,他写了一篇著名的《谏逐客书》给秦王政,指出“逐客”的错误,并列举秦自穆公、孝公、惠王、昭王以来都是用客 卿而富国强兵,威震天下的。客卿并没有对不起秦国的地方,为什么要把他们都赶掉呢?最后他说:“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政读完之后,如梦初醒,立即派人去追赶李斯,并下令取消“遂客令”。李斯再回到咸阳,秦王政亲自向他道歉,让他官复原职。这一场斗争以“客”的胜利而告终。后来,李斯向秦王献计说:“从前秦穆公成为天下霸主的时候,还有众多的诸侯国,不可能兼并所有的国家。从秦孝公以来,诸侯互相吞并,现在仅存六国,它们服从秦国已经很长时间了。如今若凭藉秦国强大的军队,大王的贤明,正是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好时机,不可贻误良机!”秦王说:“寡人也正在想这件事,你认为先攻打哪国最有利?”李斯说:“韩国离秦最近,而且又弱小,可以 先占领韩国,使其他国家惧怕!”

    秦王听从李斯的计策,派内史腾率 领十万大军讨伐韩国。韩王安立刻派人求和,割让土地。从此,秦 国揭开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序幕。当时为秦王政统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文臣武将,诸如昌乎君、隗状、王绾、冯去疾、李斯等 秦相,以及王騎、茅焦、尉缭、桓騎、王翦、昌文君、王贲、李信、冯劫、 王离、赵亥、冯毋择、王戊、赵婴、杨穋、蒙恬,宗信等将领,都不是秦国人,而是来自客卿。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卷二“秦用他国人” 条下说:

    七国虎争天下,奠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 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 阳、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为相。独秦不然,其始与之谋国以 幵霸业者,魏人公孙鞅也。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雎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秦国在任用游士方面还规定,被保举做官的人,如果不称职,不仅本人耍受到惩罚,就连保举者也要按例治罪,《史记·范雎列 传》云:“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可见秦统治者对游士的选任既放手录用而又很慎重的。同时,秦对游士留居 秦国也有严格的限制,如《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游士律》 云:“游士在,亡符,居县貲一甲;卒岁,责之。”这是说,游士居留而无凭证,所在的县要罚他一副铠甲;居留满一年者,加重责罚。

    至于《史记·范雎列传》所载范雎随王稽入秦,途中被穰侯盘查一事,也说明秦对游士还是存有戒心的。秦之所以对游士作了一些限制,其目的是在于防范他们的间谍活动。战国时期间谍战是颇为激烈的,许多游士常负有特殊使命,受某些侯国的收买,去充当内应,例如张仪就曾作为秦的间谍去相魏,相楚。因为秦国自己搞了间谍 活动,所以,很提防别人也搞同类活动。

    游士客卿虽然为秦统一中国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秦国建立中央集权后的新历史条件下,这些人却很容易被分裂势力所利用,成为削弱封建皇权的消极因素。因此,秦始皇在新王朝刚建立不 久,一方面下令禁止私人讲学游说,另一方面罢黜养食客三千人的吕不韦,逼其自杀。与此同时,采取了“推择为吏”、“考试取吏”、 “通法入仕”和“征士”等选官制度。但由于秦王朝寿命的短促,这些选官办法还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建立一套适应新时期的 选官制度的任务便由汉王朝来完成了。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70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