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几何原本》历时600余年完整传入我国
2017年09月20日
来源: 善本古籍
【字号: 】【打印

    《几何原本》传入我国的过程不可不谓艰辛,其前前后后经历了三个朝代,历时600多年才得以彻底完成。但是,回顾这段过程,总的来说,也还算顺利,因为这个过程中基本未遇到排斥传入的事件。相反,从《几何原本》传入之后的反应来看,其还是相当受欢迎的。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时期伟大的数学家欧几里德(Euclid,约公元前330—公元前275)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写成的一部数学经典之作,在历史上有数学家的圣经之称。该书不仅给出了许多经典证明,而且还给出了一种非常优美的用于表述知识的方法——公理化方法。因此,该书甫一问世即不断地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

    《几何原本》从元朝开始逐渐传入我国,由于各种原因,期间过程拖延逶迤,一波三折,直到晚清才出现比较完整的版本。

    元朝《几何原本》初来

    元朝时期我国数学一度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恰在此时西方经典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来到了我国。据元代王士点和高企翁的《元秘书监制》第七卷“回回书籍”中记载,“至元十年十月北司天台申本台合用文书”中有一部书名为《兀忽列的四擘算法段数十五部》。这是部什么书?今人进行多方研究,认为其就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据研究,这里的“兀忽列的”就是“Euclid”,这里的“四擘”就是阿拉伯文“Hisad”——“算学”。

    关于这部书是如何来的,今人研究认为,很可能是当时的波斯天文学家札马鲁丁(Jamal al-Din,?—约1290)从阿拉伯带来的。据史书记载,蒙哥皇帝(元世祖)曾命令旭烈兀在平定了木刺夷之后,速将当地著名天文学家纳速拉丁送到元上都。但旭烈兀事后并未执行,而是派了札马鲁丁等人回来。1271年,蒙哥皇帝在元上都建成回回天文台,札马鲁丁被委任为提点(相当于台长),负责观测和计算。后来札马鲁丁还主持了《万年历》(回回历)的编写。札马鲁丁是当时元上都为数不多的既识阿拉伯文又懂天文历算的人之一,是最有学问的数学家,所以,这部《几何原本》应当是他从西方来的时候带来的。

    这部《几何原本》在当时虽没有被翻译成中文,但据记载有不少人进行了学习。据《多桑蒙古史》记载:“成吉思汗系诸王以蒙哥皇帝较有学识,彼知解说Euclid氏之若干图示。”

    利玛窦促瞿太素译出第一卷

    《几何原本》的汉译,最早出现在明朝末年,并且刚开始的时候仅翻译了第一卷。这主要是利玛窦的功劳。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字西泰,号清泰,意大利来华著名传教士。利玛窦于1582年来华之后,为了顺利传教广交各界人士,特别是当时的官员和知识分子。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个叫瞿太素的人。

    瞿太素(1549—1612),字汝夔,姑苏人,明末礼部尚书瞿景淳之子。其从小离经叛道,不学无术,喜爱炼金。1589年,因风闻利玛窦会炼金术,遂跑到利玛窦处拜师学习。利玛窦对瞿太素的到来自然高兴,于是全力相教。但是,利玛窦并不懂什么炼金术,他教瞿太素的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利玛窦之所以这样做,他说,是想教给瞿太素一些真正的科学知识。

    为了方便学习,利玛窦让瞿太素将《几何原本》第一卷用汉语写了下来——包括其中的注解。正是这一行动无意间促成了我国最早的关于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汉译。

    瞿太素的这个翻译据说在当时反应极好,引来了一片赞扬之声。利玛窦在他的中国札记中说:“当他(瞿太素)把这些注释呈献给他的有学识的官员朋友们时,他和他所归功的老师都赢得普遍的、令人羡慕的声誉。”

    到了1599年,利玛窦在南京又收了个学生叫张养默。利玛窦说:“他(张养默)无师自学了欧几里德的第一卷。他不断向神父请教几何学问题,当他的老师告诉他不要占用别的学生的时间时,他就去工作和用中文印刷自己的教科书。”由此看出,张养默还曾尝试对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第一卷进行过刻印。

    利玛窦徐光启联手译前六卷

    对《几何原本》比较正式的翻译开始于1605年。当时利玛窦已经到了北京,并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学者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上海吴淞人,1604年中进士,之后便留在了北京。1605年徐光启向利玛窦建议:“既然已经印刷了有关信仰和道德的书籍,现在他们就应该印行一些有关欧洲科学的书籍,引导人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内容要新奇而有证明。”这个建议被利玛窦接受了,于是开始正式翻译《几何原本》。

    一开始,徐光启委派了一个姓蒋的朋友帮忙做这项工作。这个蒋姓朋友住在教堂里,一边给其他神父上中文课,一边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但不久,利玛窦发现这位蒋姓朋友不太懂数学,于是向徐光启反映,要求换一个好一点的帮手。利玛窦说:“除非是有天分的学者,没有人能承担这项任务并坚持到底。”由此,徐光启开始亲自操刀。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非常愉快,翻译的速度也比较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译出了《几何原本》前六卷。

    之所以如此之快,一是利玛窦深懂几何,且能中文叙述;二是徐光启刻苦,且有韧劲。徐光启每天下午都到利玛窦的住处学习,很少间断过;三是徐光启有天赋。利玛窦曾说,经过了不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就能用清晰优美的中文来写他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了;四是正如利玛窦说的:“中文当中并不缺乏成语和词汇来恰当地表述我们所有的科学术语。”

    之后,徐光启曾想继续翻译,将后面的九卷也译出来,但终未成行,原因有多种说法:或利玛窦不想翻译,他来我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教;或后九卷涉及数论、无理数和立体几何等知识,难于翻译,甚至利玛窦根本不懂;或恰值《几何原本》前六卷翻译完毕之际,徐光启的父亲去世,徐光启不得不中断翻译回上海丁忧,待徐光启再回到北京时,利玛窦刚刚去世,由此二人从1607年之后就错失了机缘。

    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的中文译本,其不仅准确而且简练。梁启超曾评价它为:“字字精金美玉,是千古不朽的著作。”

    不算全本的全本翻译

    清朝初期,由于大批西方传教士的东来和大量西方科学技术的输入,也由于康熙皇帝的带头作用,一时间研究西方数学之风大为盛行。而研究西方数学少不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由此我国开始出现比较全的翻译过来的《几何原本》。

    比较全的《几何原本》在当时是由法国传教士张诚(P.Franciscus Gerbillon,1654—1707)和白晋(P.Bouvet,1656—1730)翻译的。1688年,他们二人被召至宫中给康熙皇帝讲解西方几何学,为了给康熙皇帝准备教材,他们就将从法国带来的由法国数学家巴蒂根据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改编的《实用和理论几何》(Geometrie pratigue et theorique)翻译成了满、汉两种文字,共七卷,定名为《几何原本》。

    由于《实用和理论几何》在取材上照搬《几何原本》,包含了其主要内容,所以,这可算是《几何原本》的全译本。但是,《实用和理论几何》本着使用的目的,删减了《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打乱了顺序,重新编制了体例,因此,它又不是个真正的全本。其虽然也称为《几何原本》,但由于欧氏几何公理化的韵味大失,实际上此《几何原本》非彼《几何原本》也。所以,尽管在1713年这本《几何原本》被收入了御制的《数理精蕴》中,但后世习者不多。

    当时,张诚和白晋之所以弃利玛窦和徐光启的版本不用而另译,现在也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他们更熟悉法文,直接由法文翻译成中文更为方便;第二种说法是,他们比较熟悉巴蒂的《实用和理论几何》,不太熟悉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这样教康熙前者更容易些;第三种说法是,他们嫌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得不好,“利玛窦所著,因文法不明,后生难解,故另译”。

    李善兰终于完成足本翻译

    《几何原本》汉译真正的完善要归功于晚清时期的著名数学家李善兰。李善兰(1810—1882),字壬叔,浙江海宁人。据载其从小喜欢数学,10岁读《九章》,15岁读《几何原本》前六卷等,后与当时的很多数学家都有来往,颇有数学高见。

    1852年,李善兰在上海遇到了一个英国人叫伟烈亚力(A Wylie,1815—1887)。伟烈亚力是1847年来华的传教士,当时正协助麦都思(Medhurst)管理墨海书馆。伟烈亚力深受明朝末年传教士方法的影响,认为宣传科学有助于基督教的传播,因而,在他管理馆务之余,广泛研读中国典籍,包括中国的天文和数学。1852年的一天,李善兰来墨海书馆,与麦都思讨论数学著作,麦都思看不太懂,但却引起了旁边的伟烈亚力的兴趣。他深为李善兰的数学造诣所折服,遂力邀李善兰加入墨海书馆,帮助翻译西方科技书籍。

    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翻译的第一本书即是《几何原本》后九卷。首选的原因是李善兰力主。李善兰在《几何原本序》中说:“年十五读旧译六卷,通其义。窃思后九卷必更深微,欲见不可得,辄恨徐、利二公不尽译全书也。又妄冀好事者或航海译归,庶几异日得见之。”由此可见李善兰欲见《几何原本》后九卷的急切心情。伟烈亚力在《几何原本序》中又说:“旧版,校勘未精,语讹字误,毫厘千里,所失匪轻。……(李善兰)君固精于算学,于几何之术,心领神会,能言其故。于是相于翻译。”

    这次翻译采用的版本是从英国带来,是英国数学家巴罗(I Barrow,1630—1677)的英文本(Elements,The Whole Fifteen Books)。由于李善兰不懂英语,所以他们模仿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模式,一个口授一个笔录。但在这个过程中,李善兰的贡献显然要大于伟烈亚力,因为,这次使用的版本多错误,而伟烈亚力的数学才能不及李善兰,所以推理和演算多依靠李善兰。对此伟烈亚力说:“余口之,君笔之。删芜正讹,反复详审,使其无有疵病,则李君之力居多,余得以借手告成而已。”

    这次翻译用时四年,除了上边李善兰提到的原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在翻译这本书的同时,李善兰还与英国人艾约瑟(J Eekins,1823—1905)兼顾翻译了英国物理学家胡威力(W Whewell,1795—1866)的一本《重学》20卷(附有《圆锥曲线说》)。李善兰在《重学序》中说,“朝译几何,暮译重学”,可见李善兰当时是多么紧张。

    李善兰和伟烈亚力这次翻译的《几何原本》后九卷经数学家顾观光和张文虎校对,于1857年正式刊行——此时距前六卷刊行已过了整整250年。

    1865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军之后,出资捐助李善兰在南京重刻《几何原本》,这次李善兰将前六卷也一并付梓。这样我国才第一次出现了真正足本的《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传入我国的过程不可不谓艰辛,其前前后后经历了三个朝代,历时600多年才得以彻底完成。但是,回顾这段过程,总的来说,也还算顺利,因为这个过程中基本未遇到排斥传入的事件。相反,从《几何原本》传入之后的反应来看,其还是相当受欢迎的。这可以从一个事例得见一斑。据载,利玛窦去世前,曾留下遗嘱:请皇帝赐地,葬在中国。这在当时这还没有先例,因而当时的人们议论不休。此时皇帝问首辅叶向高怎么办,叶向高说:毋论其它学,即译《几何原本》一书,便宜赐葬地矣。从这方面来说,《几何原本》在我国的传入又不能不说是幸运的。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69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