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斯一生深谋远虑 为何最终晚节不保
2017年09月12日
来源: 凯风网
【字号: 】【打印

    作为“千古一帝”嬴政的左膀右臂,李斯在秦始皇一统六合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一开始的一个楚国小吏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大秦帝国的权力巅峰,最终官拜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秦王朝建立之后,李斯坚持推行郡县制,主张焚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同时还参与了法律的制定,以及车轨、文字、度量衡的统一,不仅为新生的大秦王朝提供了一个稳定完善的社会框架,也奠定了之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从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吏起家,最后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李斯拥有的巨大野心和才华精明是缺一不可的,但是这样一个精明强干才华横溢的人,却在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最终为赵高所忌,被杀于咸阳,也间接的造成了大秦帝国的早亡。这样一个本可以留名青史的人为何会在晚年身陷囹圄晚节不保以至于后世对其评价毁誉参半?

    沙丘之变是李斯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正是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李斯选择同赵高合作扶持胡亥上位,可是他为什么要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呢?根据《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馀群臣皆莫知也。在历史中秦始皇有没有留下遗诏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是从秦始皇的“与丧会咸阳而葬”能够看得出来,嬴政在继承人的选择上还是比较倾向于扶苏的,赵高正是基于这一点通过“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成功游说李斯成为其同党。不过既然李斯与赵高是密谈,那么史记的记载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实历史的反映,所以强者如李斯能如此简单的就被赵高所说服,史记中赵高展现出来的高超口才的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探究李斯的内心想法。

    首先我们从政治背景考虑,李斯的老师为著名思想家荀子,荀子虽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但是其核心思想却是外儒内法,是儒家向法家过渡的代表人,更不用提李斯的同门师兄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李斯深受法学思想的熏陶是无可置疑的,这一点也从后来主张郡县制和焚书能够看得出来。秦自商君变法直至始皇帝,历代均重法家学说,李斯与秦国当时的主流政见统一,也是他后来位极人臣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法家思想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嬴政长子公子扶苏却同情儒家,师从儒学大师淳于越,与李斯独尊法家的施政理念完全不同。所以一旦扶苏上位,就算李斯能够凭借其才华和从龙之功保的一时富贵,但是因为政见不合政治生命必然走到终点,而他本人也不属于扶苏一党,甚至,作为文法吏集团代表的他与扶苏的后盾——以蒙恬为代表的开国军功集团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无论从正道还是阴谋论上,他都断无支持扶苏的动机,那么剩下的选择就只有自幼受赵高教导学习法家数年的胡亥。

    其次从家族利益考虑,秦始皇驾崩时李斯已经七十高寿,其后代大多与皇室结为姻亲,虽为群臣之首,但是其在秦王朝的政治影响力却很小,这不仅与李斯布衣丞相的出身有关,也与当时主流的“为君王谋”的法家思想有关,李斯最大的凭仗就是其长子李由为中原门户三川郡的郡守,但是比起开国将领蒙氏家族影响力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所以作为家族中流砥柱的他在后代羽翼未丰的时候是断然不可离开政治舞台的。

    最后我们从人物性格方面分析,李斯当时身为丞相,位极人臣权倾天下,或许是在政坛上无敌的时间过长,以至于他对于赵高的防范心不大,他眼中真正的敌人只有蒙氏兄弟,在他看来赵高作为一个已经死去的皇帝的机要秘书并没有跟他合作的资格,与其说是被赵高说服,不如说是他顺水推舟的选择了扶持胡亥,而他当时的同党赵高也就是个比较精通法律的官员,出身卑微,没有自己任何政治势力,甚至还有可能是个阉人。反正在蒙氏和李斯面前,赵高根本没有任何作为政治对手的资本。要知道,李斯从一个小吏一步步走到高位可是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他如何想到同样卑微的赵高会崛起如此迅速?

    由此可知,导致李斯最终选择伪造遗诏扶持胡亥的原因无他,野心太大罢了。作为小吏起家的布衣丞相,他不愿意如太阳一般落下前只有一丝余晖,况且位于官场巅峰并品尝权力美味了数十年,也不甘愿轻易地放弃自己的政治生命,至于最终结局惨淡则是因为择主不明,轻视对手。

    李斯本可以退出这场政治风波,安度晚年,不仅能够享尽荣华富贵,还可以萌荫子孙,但是为了法家思想能够一直旺盛不衰,为了自己的权力,背叛了忠诚大半生的秦始皇,导致酷刑和暴政让百姓苦不堪言,最终不堪重负起兵造反,以至于秦二世而亡,继任的汉朝则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主流。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了我们,个人野心如果能够带动集体的进步,那么个人的进步也会很快,但是一旦个人野心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那么无论获得多么巨大的成就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惨淡收场。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64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