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秦王嬴政亲政前的三座大山是如何拔除的
2017年09月08日
来源: 海叔说春秋
【字号: 】【打印

    众所周知的是,秦王嬴政13岁继承王位,吕不韦为相,尊称其为仲父,诸繁事务皆决断于其手。嬴政虽有抱负,朝政大权寄于朝廷中的三座大山,无法施展开来,一场激烈的政治战争酝酿已久。

    以吕不韦为代表的吕氏集团,门下有三千门客,其中不乏能人志士,这些人平日里抱团发展,渗透朝中,一旦发生叛乱,则可能直接引发秦王国的内部纷争。以成蟜为代表的王子集团,势力也不容小觑。成蟜是嬴政的秦兄弟,曾在秦庄襄王时期获封长安君,在韩桓惠王时期还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为秦国赢得百里土地,比之跟随父亲在赵国为人质的嬴政来说,后来出生的成蟜在王族中的口碑相当之好。还有一股力量,便是以太后和嫪毐为联盟的后宫势力,太后宠幸嫪毐,竟将其封为长信侯,私自蓄势,暗藏兵锋。

    这三股力量如同三座大山,时刻压在秦王嬴政的头顶,让其久未安歇。但要行大政,彻底的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秦王嬴政就必须要除去这三座大山。那么,他是如何进行的呢?

    时间是在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在位8年的时候,一场亲政前的洗牌计划已经启动。成蟜既然有本事,能说回道,在王族中口碑甚好,嬴政便命其率军出征。这里出现个非常有趣的人物,名为樊於期,也就是后来的荆轲刺秦王中的那位樊於期。这个人曾经也是秦国战将,在攻赵战争中取得过胜利,建立过功勋。史书中记载,樊於期与吕不韦分属不同阵营,由于在与赵国李牧的交战中吃了亏,担心受到秦律之惩罚,在秦军驻扎屯留之际,便挑拨成蟜叛秦。这就直接导致嬴政找到借口,平叛长安君成蟜,将成蟜旗下聚集的朝臣军吏进行釜底抽薪,消除了自己王位的潜在威胁,跟随成蟜的数十万军民,亦被发配边疆。

    后来樊於期逃奔燕国,这位成蟜叛乱中的直接见证者,发动叛乱的结果非常悲哀。樊於期到底分属于哪个阵营,还是说仅仅因为畏惧秦法而临阵叛逆,这都不得而知。但秦王嬴政对其之恨,是显而易见的,摆平弟弟长安君成蟜之乱后,就发布列国通缉令,满世界的抓捕樊於期。如此小小将军,却能得嬴政如此重视,期间所隐藏的秘密,的确值得探讨。或许,派遣成蟜出征本身就是秦王嬴政的阴谋,目的就是要清除成蟜势力,樊於期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

    秦王嬴政的安内之策,多少震慑了秦国贵族,即便是吕不韦和嫪毐等人,自然也明白嬴政的真实目的。嫪毐积极筹谋,利用与太后之间的关系,偷取太后玉玺和秦王御玺,在雍城秘密训练精兵,等到秦王嬴政举行冠礼之时,意图发动宫廷政变。这当然也在秦王嬴政的计划之内,嫪毐计谋泄露,秦国大军剿灭叛军,活捉嫪毐。这件事情与长安君之乱相隔不到一年时间,显然秦王嬴政的节奏在不断加快。

    前面两座大山的拔除,基本上没有耗费秦王嬴政太多精力,而最后这座大山,即吕不韦集团,嬴政却要颇费些力气。此时的吕不韦刚刚编撰完《吕氏春秋》,在秦国之声望达到巅峰时刻。三千门客中即有朝中重臣,又有地方豪奢,吕不韦在朝堂和江湖的势力,让其成为诸侯列国争抢的对象,六国都曾派人邀请吕不韦到列国为相。也就是说,秦王嬴政虽然罢免吕不韦的相国,但他依然可以活得上好,最大的危险是三千门客。这些人在秦国,为吕不韦出谋划策,是在帮助秦国发展壮大。若是吕不韦离开秦国,这些门客到了诸侯列国,那就可能成为秦国最大的祸害。

    但是,吕不韦一没有政变,二没有叛秦,而且数十年所作所为,皆为秦国强大而服务。故而秦王嬴政在处理吕不韦之事上,也就只是罢免其相位。当然这是明面上的,史书记载吕不韦饮鸩自杀。这个自杀到底是嬴政的授意,还是吕不韦自己的决定,都很难说。但吕不韦的门客们,显然没有明白秦王嬴政的苦心,等到吕不韦死亡以后,将吕不韦的尸体进行了“窃葬”。什么是“窃葬”呢?“窃葬”就是非正规死亡,或者是畏罪自杀,没有朝廷的允许,是能够按照正常程序下葬的。吕不韦的门客们“窃葬”吕不韦,摆明就是和嬴政对抗,自然应该受到惩罚。于是,吕不韦三千门客,凡参与吕不韦“窃葬”的,皆被剥夺财富,并发配巴蜀。

    三座大山,便在三年时间里,被一一拔除。秦王嬴政亲政前,为自己的雄图伟业打开了一条宽阔大道,太后幽闭,相国已去,大权在握。天下再没有谁可以阻止秦国的铁蹄了,嬴政的豪情壮志,即将在宏大的历史洪流中,掀起惊涛骇浪。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63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