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贵州想甘肃 新收获新征程
2018年04月13日
来源: 甘肃日报
【字号: 】【打印

    原标题:【三年决战奔小康】学贵州想甘肃 新收获新征程——我省组织贫困县主要负责人赴贵州提升精准脱贫能力综述

    这是一次特殊的“取经”——

    在全省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3月3日至30日,甘肃省委、省政府集中安排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党政正职、分管副职以及40个深度贫困乡镇主要负责人分别赴贵州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学习培训,这在甘肃省还是多年来的第一次。

    一年之计在于春。尽管在贵州培训只有短短的两周时间,但学员们耳目一新、感触颇深,普遍反映在思想认识上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达到了启迪思路、开阔视野的目的。许多学员感慨地说:这次赴贵州学习培训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贫困县领导开阔思路、提升能力,引领干部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寄予的厚望和决心,给了我们一把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金钥匙”。

    学贵州,为啥学?

    甘肃,距离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只有两年多时间了。

    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要求呼唤新动力。越是攻坚克难的时刻,对党员干部增强各项本领的要求越高。

    加强学习是当务之急,是工作的重要前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2年,甘肃与贵州还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两省已经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生态环境、城建交通、脱贫攻坚等方面出现巨大落差。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创造了贫困落后省份逆势崛起的奇迹和争创一流的“贵州速度”,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2017年贵州全省GDP总量达到1.35万亿元,增速列全国首位。

    难道仅仅是因为地理区位的差异?

    难道仅仅是因为开放程度的不同?

    ……

    甘肃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解剖自我,正视短板。经甘肃省委主要领导同意,省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按照省委省政府2018年涉农和扶贫工作部署,在贵州省的大力支持下,3月3日至30日,省委组织部集中力量在贵州连续举办“全省贫困县党政正职及分管领导提升精准脱贫能力暨农村‘三变’改革专题研讨班”,对全省58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区)党政正职、分管副职以及40个深度贫困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全覆盖式培训。

    学贵州,学什么?

    从黔南州黄丝村到遵义市花茂村,从安顺市塘约村到六盘水市米萝镇……在整整两周的时间里,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地考察,既有专题辅导,又有座谈交流,学员们通过各种方式,如饥似渴地考察学习,情不自禁地对比反思。

    学贵州,学什么?

    2012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牢固树立“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尤其是他们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全国首部“大扶贫条例”,坚持全省上下“一盘棋”,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大手笔投入,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以改革谋发展,以发展解贫困,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学员们了解到,贵州一些贫困县政府脱贫攻坚投入在百亿元左右,有些村寨改造投入达到2亿多元。

    改革发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干出来的。

    贵州“地无三尺平”,山地占全省总面积93%,山阻水隔、交通不畅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要想富先修路,贵州全力改善交通状况。经过短短几年建设,贵州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铺油路,2017年又启动了“组组通”三年攻坚,计划到2020年建成9.7万公里通组公路。一路通百业兴。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打通了贵州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使得“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盘活了全省的资源。

    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贵州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谋划产业脱贫。

    学员们先后到黔南、遵义、安顺、六盘水等地乡村,实地参观了万亩茶海、万亩猕猴桃等产业基地,现场观摩了水城县千户彝寨、普古乡娘娘山等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和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他们发现,贵州各地或是立足自然生态禀赋,大力发展菜、茶、果、药等特色产业,或是利用人文历史资源,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民族民俗旅游,村级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壮大,基层组织引领作用有效发挥,产业带动成为实现农民稳定脱贫的有效抓手。

    干字当头,实干、苦干、加油干,贵州各级干部的精神状态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实地调研中,学员们普遍感受到,贵州各级干部和基层群众的思想观念新、精神状态好,无论是辅导讲课的省市党校教授、贫困县领导同志,还是观摩点的乡镇、村社干部,都对脱贫攻坚政策了如指掌,对本地的脱贫措施、成果和今后打算如数家珍,干部群众精气神饱满。

    学贵州,怎么学?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学员们既发现了差距、感受到压力,又学习了经验、开拓了思路,更明确了方向、看到了希望。

    差距,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学员们深深感到,善思考、敢创新是贵州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

    发源于贵州六盘水市的农村“三变”改革,成为破解农村资源闲置、农业发展活力不足、农民致富无门路等难题的有效抓手,连续两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提升、思路的大转变,贵州就不可能通过“三变”改革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活资产、人力资本,促进农业产业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

    向解放思想要出路、要办法、要干劲、要发展。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任何一项成功的改革,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敢学、敢想、敢干、会干”作为解放思想的突破点。大家纷纷感到,只要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甘肃实际、符合群众意愿,就要大胆试、放手干、坚决改,以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实现发展理念的弯道超车、发展速度的后发赶超。

    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用相长,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才能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在培训中,学员们深深感到,差距,也是工作作风上的差距。

    贵州全省上下对认准的事一抓到底。脱贫攻坚,贵州强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连续发起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2018年年初又发起了春风行动令,全省上下一个目标、一个口号、一起行动,用“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地落实落细。

    在“三变”改革的推广过程中,贵州各地突破传统思维和固定模式,结合各自资源禀赋,活化资源要素,创新利益链条,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三变”改革模式和股权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变”改革经验。

    在对比中看到差距和不足,找到短板和弱项,学员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扶贫工作的紧迫感。大家深感平日抓脱贫攻坚工作的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力量凝聚还不够集中、措施办法还不够有效、改革创新还不够有力、干部作风还不够扎实……

    知耻后勇,见贤思齐。学员们被逆势崛起、争创一流的“贵州速度”深深震撼,被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贵州精神”深深触动,对贵州干部群众敢闯新路、敢于突破、强力推动的创新精神深感敬佩。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借鉴贵州经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立足县情实际,主动担当负责,下足“绣花”功夫,以敢打敢拼、背水一战的精神冲锋在前,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记者 宋振峰)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7016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678483